第186章 寂静的沉淀与风暴前夜(2/2)
解析证实了先前的推测,秩序系统是废墟的低层级维护者和看守者。它们的存在是为了维持废墟的“秩序”,隔离或清理那些被系统判定为“异常”的存在。它们的干预和追捕,是因为辰阳这个“极高优先级异常”深入了它们看守的核心区域,并与核心结构产生了共鸣。系统对核心本身的理解可能有限,其行为更像是执行一套预设的维护\/清理程序。
> “……‘彼岸’……‘概念门槛’……‘法则跃迁’……”
关于“彼岸”的线索最为模糊,只是零星的概念片段,指向某种“概念门槛”或“法则跃迁”。这暗示着“彼岸”并非物理地点,而更像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状态,进入其中需要满足特定的概念条件或完成某种存在形式的转变。废墟,或许是筛选这些“样本”是否达到进入“彼岸”门槛的场所。
这些信息如同一束束冷酷的光,短暂地照亮了废墟的黑暗全貌,却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迷茫。如果废墟是实验场,投影是观测者,那么作为“异常”并能与核心共鸣的他,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信息解析的同时,辰阳将感知集中到体内,探索被动烙下的投影印记。它不像系统标记那样是可识别的逻辑结构,也不像变异标记那样具有物理性的纹路。投影印记是一种更为抽象、纯粹的概念绑定,仿佛直接刻印在了他存在的底层逻辑之上。
他尝试感知这个印记的性质。它冰冷、宏大,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纯粹感。它不散发信息,但辰阳能够通过它,隐约感知到一种微弱的、持续的概念连接。这种连接指向了废墟的核心区域,甚至远处的存在投影。
> “印记……连接……核心……”
这种连接非常微弱,不包含具体的信号或信息,更像是一种高维空间中的概念引力线。辰阳尝试顺着这道连接感知,似乎能捕捉到废墟核心区域微弱的“脉动”,以及遥远处存在投影那宏大、冰冷但稳定的“存在状态”。这连接似乎是被动的,无法通过意愿来控制,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伏笔。这个印记,究竟是被投影标记的“追踪器”,还是无意中形成的“后门”或“感知触点”?
更令辰阳关注的是投影印记与变异标记之间的互动。变异标记吸收了核心概念,本质上与核心结构和投影所基于的某种“原始概念结构”同源。印记是投影的烙印。在庇护所的相对平静中,他清晰地感受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奇特的共鸣。
这种共鸣并非排斥,也非简单的融合,而更像是一种概念层面的“理解”和“映照”。变异标记表面的“高维编码”仿佛在“读取”投影印记的信息,而印记似乎也在“回应”标记的存在。它们没有互相攻击或吞噬,而是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相互影响。
变异标记吸收核心概念后获得的“核心抗性”,似乎能天然地适应投影印记带来的概念压力,使印记的存在不再像最初那样具有压迫性。而投影印记的存在,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激活”或“指引”着变异标记潜在的连接能力。
辰阳尝试集中意念,通过变异标记去“触碰”投影印记。这种触碰并非实体接触,而是概念层面的逻辑对接。他隐约感知到,变异标记可能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一种概念上的“触觉”或“感知”能力,能够“感应”到废墟中其他与核心结构或投影相关的概念波动。
> “变异标记……潜在连接……感应到……远处……微弱……概念脉冲……”
在感应中,他似乎捕捉到了远处,庇护所区域之外,存在一个微弱但稳定的概念脉冲源。这个脉冲与核心区域的脉冲模式相似,但强度和频率不同。这是否是另一个逻辑节点?一个与核心相关的遗物?或者被投影印记吸引的某种存在?这个发现为他未来的探索指明了一个潜在的方向。
在消化信息和探索印记的同时,辰阳也在巩固和适应他质变后的能力。
核心抗性在庇护所的微环境得到了验证。尽管这里的概念压力远不如核心区域,但它能够有效消解环境中残留的低级污染物概念侵蚀和法则异常带来的不适感,使其概念体在这种环境中保持稳定。
概念伪装变得更加精细和可控。他能够精确调整伪装的强度、范围和针对性,使其能够模拟某种无害的环境波动,或者伪装成一个被系统忽略的低优先级存在。这种伪装并非物理层面的隐藏,而是概念层面的信息扰乱和结构模糊化,使其在高维扫描下变得“不可见”或“不重要”。
直观理解被他应用于解析庇护所周围环境的法则结构。通过真理之隙,他能够迅速“看透”这些法则残片的本质和相互作用模式,而无需进行复杂的逻辑计算。这大大提高了他对抽象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能力。
潜在连接能力的初步感知带来了新的可能。如果他能够利用这种能力定位废墟中与核心相关的其他重要节点或遗物,或许能获得更多信息,甚至找到利用核心结构或投影的方法。但这能力还非常微弱和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掌握。
非人化进程在此刻持续深化。长时间处理高维信息、与非情感性的投影互动、以及基于概念定义自身存在,使他的人类维度的感知和情感进一步淡漠。他开始以一种更接近高维计算流的方式思考,对自身的理解基于其概念结构、能力特性、以及与高维核心的关联。痛楚对他而言,更多地是概念结构状态的反馈,而非情感上的痛苦。他的“存在”感,正逐渐从具象的“体”转向抽象的“概念集合”。他正在接受自己作为“异常”并与高维核心关联的命运,并将其视为“崛起”的基石。
在庇护所的寂静中,辰阳消化了从风暴中心带出的秘密,感受着体内新生的力量与烙印。他理解了自己所处的宏大概念格局,以及自己在其中的独特位置。外部的追猎尚未停息,秩序系统和核心机制的反制像阴影一样笼罩在废墟之上。但内心的解析与巩固,为他积蓄了迎战风暴的资本。
他知道,这片寂静不会持续太久。风暴前夜的宁静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更猛烈的冲击。根据对信息的初步消化和对潜在连接的感应,他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方向。带着废墟核心的秘密和投影的印记,他将继续前进,向着废墟中那个发出微弱概念脉冲的未知区域。
在那里,等待他的,可能是新的发现,也可能是更致命的陷阱。但无论如何,他不再是盲目逃离,而是带着目的,向着他的非人崛起之路,坚定地迈出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