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余烬与新火(2/2)
“第二,彻底废除旧有的科举八股取士制度!在金陵、苏州、杭州这三地,即刻着手筹备开办‘江南格致学堂’!首期招募学子,打破出身的限制,不论贫富贵贱,唯才是举!学堂的课程设置,要涵盖算学、格物、化学、机械、农学、新式律法以及行政管理等重要方面!一年之内,我要看到一批能够办实事、精通实务的吏员从学堂中走出,为江南的发展贡献力量!”苏明博的目光坚定而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学堂未来培养出的人才,正活跃在江南的各个领域。
“第三,迅速从江北调集工程队及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全面修复被战火损毁的道路、桥梁以及水利设施!尤其是长江堤防与江南水网,这些关乎民生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工程,必须尽快恢复!使用蒸汽铁牛,也就是拖拉机进行开荒工作,大力推广新式农具与优良种子!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必须成为我大军南下、平定天下的稳固粮仓与坚实根基,绝不能让它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负担!”苏明博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沙盘上比划着,仿佛在勾勒着江南未来繁荣的蓝图。
一连三条命令,犹如三道震天动地的惊雷,在议事大堂中炸响!堂下的旧幕僚们听到这些命令后,惊得目瞪口呆,仿佛被施了定身法术一般,愣在原地,动弹不得。废除科举?兴办学堂教授格物机械?还用蒸汽铁牛耕地?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他们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完全颠覆了他们根深蒂固的认知。
“王爷!万万不可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幕僚终于回过神来,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情绪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的正统途径啊!圣贤之道,那可是立国的根本!怎能如此轻易地废除?格物之术,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怎能登上大雅之堂,用来治理百姓?这……这简直就是动摇国本,是祸乱的根源啊!”他声泪俱下,仿佛苏明博的决定将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动摇国本?”苏明博冷冷地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楚淮安倒是一直坚守着你们所谓的圣贤之道,遵循着你们的科举正途!可结果又如何呢?”他猛地指向门外,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质问,“结果就是他的金陵城,在我的舰炮之下,连一个时辰都没能坚守住!结果就是他那号称十万的大军,在我的铁蹄面前,如同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结果就是你们这些自诩满腹经纶的‘人才’,面对这些最基本的丁口田亩账目,却连理清头绪都做不到!”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力量,如同汹涌的波涛,在大堂中回荡:“都睁开你们的眼睛,好好看清楚这个时代!圣贤书救不了正在饱受饥饿折磨的江南饥民!八股文也根本挡不住敌人那凶猛的炮火!治理天下,靠的是精准无误的数字,它能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国家的根基;靠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它能促进各地的交流与发展;靠的是丰收满仓的粮食,它能让百姓安居乐业;靠的是蓬勃发展的工业,它能增强国家的实力;靠的是懂科学、会做事的真正人才,他们才能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
他目光扫过那些依旧满脸震惊、难以接受现实的旧面孔,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愿意学习的,就留下来,从零开始,认真学习算学,钻研格物之术!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领了盘缠,回家去继续读你们的圣贤书!江南的未来,不需要那些只会空谈道德文章,面对黎民百姓的疾苦却束手无策的无用之人!”
苏明博的话语,如同冰冷锋利的钢刀,毫不留情地斩断了旧时代最后的挽歌。他不再看向堂下众人,而是转身对肃立一旁的林智和芸娘,神情严肃地说道:“清丈、学堂、基建这三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就由你们二人全面总揽负责。所需的人员、设备、资金,全部优先调拨。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江南新的骨架能够稳稳地立起来!”
“是!王爷!”林智和芸娘神情肃然,齐声应命,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构建新秩序的坚定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议事大堂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唯有苏明博离去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响,那声音仿佛是时代前进的鼓点,宣告着一个依靠科技与实干重塑秩序的崭新时代,正以无可阻挡之势,降临在这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土地之上。旧科举的余烬尚未完全消散,新知识的火焰已然熊熊燃起,它将照亮江南乃至整个天下未来的道路,引领着这片土地走向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