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瓶颈:我们需要功率超过两万瓦的二氧化碳激光器(2/2)
他何尝不清楚现在的困境。他骂下属,又何尝不是在骂那个束手无策的自己。
那份报告交上去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秦奋没有再来过问,只是在资源上给予了无限度的支持。但这支持,反而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信任越大,压力越大。
他走到那台庞大的实验样机前,伸手触摸着冰冷的外壳,里面,仿佛囚禁着一头无法被驯服的狂暴猛兽。
“难道……真的错了吗?”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从他心底升起。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秦奋独自一人,走了进来。
他没有穿平时的西装,只是一身简单的休闲装,看上去像是刚刚结束了晚间散步,顺路过来看看。
他的出现,让原本就寂静的实验室,瞬间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紧张地看着这位项目的最高决策者。
魏建宁心中一紧,快步迎了上去:“秦总,这么晚了您怎么过来了?”
秦奋没有回答他,只是目光扫过整个实验室。他看到了工程师们脸上的疲惫和茫然,看到了实验台上堆积的失败品,也闻到了空气中那股焦糊味。
他没有指责任何人,也没有说什么鼓舞士气的话。他只是平静地走到那台失败的样机前,绕着它缓缓走了一圈,像是在端详一件艺术品。
实验室里的人,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雷霆之怒,还是失望的叹息。
秦奋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魏建宁,后者紧张地手心都在冒汗。
“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秦奋说。
一个助理连忙递上纸笔。
秦奋没有去会议室,也没有找桌子,他直接将那张A4白纸按在实验样机的外壳上,俯身在上面画了起来。
他的动作很快,线条简单而直接。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魏建宁在内,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伸长了脖子。
很快,一个所有人都没见过的,堪称怪异的激光器结构草图,出现在纸上。
它不再是传统的、细长的密闭腔体。草图上的结构,更像是一个循环系统,有明显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腔体本身变得短而宽,侧面还多了一些奇怪的装置。
魏建宁看得一头雾水,这个结构完全颠覆了他对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所有认知。气体都流出去了,还怎么实现粒子数反转?这根本就不符合激光原理。
“秦总,这是……”他疑惑地开口。
秦奋没有解释这个图,而是用笔尖,重重地点了点图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抬起头,看向一脸困惑的魏建宁,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魏组长,我们一直以来的思路,都是如何把腔体内的热量‘带走’。所有的冷却方式,都是被动的。”
“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
“如果,我们的激光介质,也就是那团二氧化碳气体,不是静止的呢?如果,它像这样,以超音速在腔体内高速流动呢?被激励后滚烫的气体,还没来得及对光学元件造成损伤,就直接被带出腔体,而新的、低温的气体,又瞬间补充进来。这样一来,那个致命的‘废热’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
魏建宁浑身一震,瞳孔猛地收缩!
高速流动?把作为增益介质的气体本身,当成散热的载体?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太……天才了!
他死死地盯着那张草图,大脑在飞速运转。这个方案避开了所有传统的散热方式,从根源上解决了热量堆积的问题!
但他立刻又想到了新的难题:“可是秦总,气体高速流动,传统的直流电激励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均匀激励!电弧会变得极不稳定,能量也无法有效地耦合给气体分子!”
“嗯。”秦奋点点头,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
他的笔尖,又移到了草图侧面那个奇怪的装置上。
“所以,第二个问题。”
“如果,我们的激励方式,不是用传统的直流电呢?”
“而是用射频呢?”
“用兆赫兹级别的无线电波,去对整个腔体进行无差别的、均匀的体激励。射频场没有电极,不存在电弧问题,而且能量耦合效率,会比直流激励高得多。”
“高速轴流”加上“射频激励”。
这两个全新的概念,如同两道划破沉沉黑夜的闪电,瞬间劈开了魏建宁以及在场所有工程师脑海中的迷雾!
他们呆呆地看着秦奋,看着他手上那张潦草却仿佛蕴含着无穷魔力的草图。
那不是一条路。
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通往两万瓦,甚至更高功率的……康庄大道!
魏建宁看着秦奋,嘴唇颤抖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在这一刻,重新燃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