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全世界都在看专利官司的笑话(1/2)
距离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只剩下一周时间,全球工业和科技界的目光,已经开始向这座德意志北部的城市聚焦。
然而,对于即将参展的华国红星集团,媒体的关注点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偏离。
米国最著名的科技商业杂志《连线未来》最新一期的网站首页上,一篇署名文章被高高置顶。
标题是:《最后的悲鸣?红星集团的汉诺威“行为艺术”》。
文章的配图,左边是GE集团高大宏伟的总部大楼,象征着坚不可摧的工业巨头;右边,则是红星集团在华国股市一路下跌的K线图,绿得刺眼。
“……在面临GE铺天盖地的专利诉讼和全球渠道封锁之后,这家来自东方的企业并没有选择体面地退场,而是做出了一项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高调参展汉诺威。”
“消息人士透露,红星集团仅仅租下了一个最小的九平米标准展位,展品更是语焉不详的‘新型工业电机’。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种行为艺术式的抗议。在工业巨头的绝对实力面前,红星似乎是想扮演一个悲情的挑战者,用这种方式向世界控诉GE的‘霸权’,博取舆论的同情。”
“这会是一场现代版的‘大卫与歌利亚’吗?恐怕不会。因为这一次,大卫不仅忘记带他的投石索,甚至可能连站上战场的资格都将随时被法庭剥夺。我们有理由相信,红星的展位,与其说是产品展示,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以博取同情为目的的公关秀。只是,在绝对的技术壁垒和法律铁壁面前,这种表演显得既苍白又可笑……”
类似的文章,在《全球工业周刊》、《德意志经济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上,以不同的标题和角度,却表达着几乎相同的观点。
在他们笔下,红星集团已经被提前判了死刑。此次参展,不是为了亮剑,而是为了“卖惨”。
媒体的聚光灯,牢牢地锁在“专利官司”这个核心上,而对于红星究竟要展出什么,几乎没有人真正关心。
……
如果说主流媒体还保持着一丝“体面”的含蓄,那么在更为专业的工程师网络论坛上,嘲讽则来得更加直接和尖锐。
在德意志最大的工程师交流社区上,一个关于“本届汉诺威展会最值得期待的看点”的帖子被顶得很高。
一开始,大家还在正经讨论西门子的新一代自动化产线、库卡的智能机器人,或者ABB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直到一个ID为“StahlHerz”(钢铁之心)的用户发了一条回复:
“各位都忘了吗?我最期待的,是9号馆那个来自华国的红星集团的展位。我很想知道,一个被GE按在地上摩擦的公司,要怎么展示他们的‘新型电机’。”
这条回复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立刻激起了无数涟漪。
“哈哈,楼上真相了!我猜他们会展示如何用更少的成本,完美地‘复刻’GE去年的产品。”
“复刻?他们有那个胆子吗?GE的法务团队估计已经在汉诺威当地的酒店住下了,就等着他们把东西摆出来,然后直接送上法庭传票。”
一个来自米国的用户,ID为“PridPro”的用户更是极尽调侃:
“拜托,你们的想象力太匮乏了。我听说那位华国公司的老板是个天才,说不定他们会在展会上现场表演手搓电机呢?用最原始的工具,敲打出代表着不屈精神的火花,这不是很符合他们想要的‘悲情英雄’剧本吗?”
“这个我喜欢!门票钱值了!我甚至愿意为他们的表演捐款一欧元。”
“我赌一百欧元,他们的展台上什么都不会有,只有一个二维码,扫了之后是他们的众筹治丧委员会。”
“别这么刻薄,朋友们。也许他们真的有新东西呢?比如,一个效率更高、但是侵犯了西门子和ABB另外十几项专利的新电机?”
论坛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和业内人士眼中,红星集团已经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而是一个不自量力、即将上演滑稽戏的小丑。
没有人相信,一个深陷专利泥潭,被全球供应链抛弃的企业,能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拿出任何可以改变局面的东西。
技术研发,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需要庞大的投入。
红星,一样都没有。
这是全世界业内人士的共识。
……
GE总部。
市场与公关部副总裁苏珊·米勒,正站在杰克·斯特林的办公桌前,脸上洋溢着胜利者才有的自信笑容。
“杰克,一切都在按照我们的剧本进行。”
她将一份舆情报告递了过去,“你看,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专业社群,现在都认定红星集团此举是一场笑话。他们越是挣扎,就越显得我们强大而不可动摇。”
杰克·斯特林只是扫了一眼报告的标题,便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们安排的那几位‘评论员’,效果怎么样?”他问道。
“效果出奇的好。”苏珊的笑容更盛,“我们通过第三方公关公司,联系了三位在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的独立技术分析师。他们已经在各自的专栏和电视节目中,‘客观中立’地分析了红星集团在专利案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并暗示他们的技术来源存在严重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