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米德两国同时诉讼(2/2)
秦奋坐在主位,他的身边是刘燕等一众核心高管。
而在会议桌的另一侧,坐着一个近二十人的庞大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肤色,说着带有不同口音的英语、德语和华语。
他们是秦奋通过各种渠道,花费重金聘请来的国际律师团队。领头的是一位名叫王瀚的华裔律师,他是米国一家顶级律所的合伙人,在国际专利诉讼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此时的王瀚,眉头紧锁,他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被贴上各种颜色标签的法律文件。
“秦董,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王瀚的声音很沉稳,但掩饰不住其中的疲惫。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奋战了七十二个小时,对GE和西门子提交的所有文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手的准备极其充分,可以说,滴水不漏。这两份分别在米、德两国提交的起诉文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互为犄角。”
他拿起一份文件解释道:“米国的诉讼,核心是利用联邦法院复杂的‘证据开示’程序。他们罗列的三十七项专利,很多都是非常基础的、甚至是早已束之高阁的所谓‘沉睡专利’。他们的目的不是真的要证明我们侵权了这所有专利,而是要逼迫我们就每一项专利,提供海量的技术文档、研发记录、內部邮件、财务往来证明。”
“这个过程,会耗费我们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是整理、翻译这些资料,应付他们律师团队一轮又一轮的质询,就足以让我们疲于奔命。”
“而在德意志,”王瀚指向另一堆文件,“他们的策略完全不同。慕尼黑法院以高效和倾向于保护专利权人著称。他们在这里,只挑选了最有把握的几项核心专利,并且直接申请了临时禁令。一旦禁令被批准,我们在整个欧洲的销售将被立刻冻结,直到官司有了初步结果为止。这会直接斩断我们在欧洲市场的现金流。”
一位德籍的律师补充道:“秦先生,慕尼黑的听证会排期很快,我们最多只有几周的时间准备。”
王瀚总结道:“秦董,我必须坦诚地告诉您。这是一场典型的‘法律绞杀’。对方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官司,而是要通过高昂的诉讼成本、漫长的诉讼周期,以及对市场的直接打击,耗尽我们的资金,摧毁我们的业务。这会是一场旷日持久,且耗资巨大的恶战。我们必须做好打一场持续两到三年,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美金的准备。”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红星的高管都听明白了,这张由GE编织的法律大网,设计的有多么阴险和致命。它不给你一剑封喉的机会,而是要将你凌迟处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秦奋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面对团队的巨大压力和已经兵临城下的危局,秦奋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慌乱。
他静静地听完王瀚的分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王瀚带领的律师团队。
“王律师,你的分析很专业,也很到位。”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平淡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很清楚他们想干什么。他们想用钱砸死我们,用时间拖垮我们。”
“所以,”秦奋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的目标,也不是速胜。”
他伸出一根手指。
“我给你们的指令,只有一个。”
“程序,程序,还是程序。”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规则,最大化地拖延时间。在米国,他们要证据,我们就给。但每一份证据的范围、相关性,我们都要据理力争。他们要求延期,我们也要求延期。他们质疑我们的证据,我们就质疑他们专利本身的有效性。把水搅浑,把战线拉长。”
“在德意志,我们全力应对临时禁令的听证会。但同时,也要就法院的管辖权、原告的资格等一切程序性问题,提出我们的异议。哪怕只能为我们争取到一周、甚至一天的时间,也在所不惜。”
秦奋站起身,缓缓走到律师团队的面前。
“我再重复一遍,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在法庭上打赢官司,而是赢得时间。”
“他们想用规则把我们耗死,那我们就用同样的规则,把这场战争,拖入我们想要的节奏里。”
王瀚看着秦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创始人,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不仅没有崩溃,反而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理智,瞬间洞悉了这场法律战争的本质,并给出了最犀利的应对策略。
这不是一个企业家该有的反应,这更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
“秦董,我明白了。”王瀚重重地点了点头,原本沉重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斗志,“我们会立刻调整策略,围绕‘拖延’这个核心,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很好。”秦奋转身,看向窗外。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法律战场的绞杀已经降临,舆论战和市场战的刀锋,恐怕也已经悬在了头顶。
但那又如何?
既然战争已经无法避免,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