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秋冬耕战(2/2)
“启禀太子殿下。”
赵鼎的声音在空旷大殿里格外清晰,“今岁秋冬耕播,臣拟在两淮推行'代田法',每亩可增产三斗。”
他指向殿中悬挂的《天下农田图》,黄河故道处用朱砂画着密集的田垄。“大同府已垦荒田两万顷,桑干河开渠工程可在霜降前完工。”
赵旉的手指轻轻叩击御座扶手上的龙纹:“粮草转运仍是心腹大患。”
他的目光扫过班列,秦桧猛地打了个寒颤,却听赵鼎继续道:“臣已檄令张浚在陕甘修治漕渠,同时在登州打造浅底漕船,由河北走官道入大同。”
“好!“赵旉拍案而起,玄色锦袍上的金线蟠龙仿佛活了过来。
“就按赵相所言,全国推广代田法,秦相...”他突然点到秦桧,后者惊得差点跪倒。
“你主管户部,需确保耕牛、种子及时下发,若有延误...”
“臣...臣万死不辞!”秦桧的声音带着哭腔,身后的王次翁已吓得用笏板遮住脸。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唯有赵鼎展开的奏疏在风中沙沙作响,那上面以农养战四个大字,正对着主和派官员惨白的面孔。
未时的阳光斜照在御案上,赵旉用朱笔在《屯田进度表》上画下最后一道勾。“河北东路可垦荒地十二万顷。”
他头也不抬地说,“岳飞奏报,真定府已收拢流民八万,正好充实屯田。”
赵鼎躬身道:“殿下明鉴。臣已命牛皋在井陉口设营,既防金人突袭,又可护卫垦荒队。”
他指向地图上的灵州,“韩世忠将军那边,已用西夏降卒开垦河湟沃土五万顷,足够西军自给。”
“很好。”
赵旉放下笔,目光突然转向噤若寒蝉的秦桧,“秦相觉得,这代田法推行下去,明年粮草可有盈余?”
秦桧浑身一震,慌忙出列:“回...回殿下,若...若此法得行,臣...臣估算可节余粮草三十万石!”
“三十万石?”
赵旉冷笑一声,“本监国要的,是足够支撑二十万大军北伐的粮草。”他的话如惊雷般炸响,秦桧扑通跪倒:“臣...臣必当竭尽全力!”
旁边的梁汝嘉见状也跟着跪下,声音颤抖:“臣等...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散朝后,秦桧躲进西偏殿的夹墙间,直到冯益踩着碎步进来,才敢掀开帷幔。
“公公,”他抓住对方的袖子,“今日殿下那话...可是要彻底断了和议的路?”
冯益嫌恶地甩开他的手,从袖中摸出半片橘子:“秦相还没看清?”
他慢条斯理地剥着橘皮,“早上陛下在偏殿摔了茶盏,说这代田法要是成了,朕这龙椅...后面的话嘛,咱家可不敢学舌。”
秦桧的脸瞬间失去血色。
他想起赵旉在紫宸殿拍案时,御座前的铜鹤香炉都在震动,那气势比金兀术的铁浮屠更让他胆寒。
“那...那咱家该如何是好?”他几乎是在哀求。
冯益将橘皮扔在地上,用绣鞋碾了碾:“秦相啊。”
他凑近秦桧耳边,“听说殿下要在东宫设军器监,正缺个懂钱粮的副手...您说,这肥差该给谁呢?”
当秦桧失魂落魄地走出偏殿时,正看见赵鼎在宫道上与赵旉道别。
老丞相的紫袍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而太子殿下的玄狐裘则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他猛地想起冯益的话,终于咬咬牙,从袖中摸出早已备好的《代田法推行细则》,那是他熬了整夜,模仿赵鼎笔迹写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