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擘画抗金吞夏大局(1/2)
朔风裹挟着沙砾,如万千箭矢般撞击着太原城承天寺的朱漆大门,铜铃在狂风中发出凄厉的嗡鸣。
议事厅内,十二座鎏金兽首炭盆烧得赤红,将满室将领的铠甲映得血红,袅袅青烟升腾间,仿佛凝结着战场上未散的硝烟。
赵旉端坐在虎皮帅椅上,玄色锦袍上金线绣就的蟠龙在火光中张牙舞爪。
他轻轻转动腰间九龙嵌玉腰带,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厅内,岳飞银甲上还沾着北伐时的征尘,身后丈八沥泉枪缨穗随穿堂风微微颤动。
韩世忠豹头环眼,腰间酒葫芦被他攥得咯咯作响,似要将胸中郁气尽数碾碎。
吴璘风尘仆仆,铠甲缝隙里的黄土诉说着陕甘战场的残酷。
李纲白发苍苍,手中漕运图已被指节捏出深深褶皱。
张浚则神色凝重,案上堆积如山的军报足有半人高。
“诸位,”
赵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议事厅内回荡,“自大同收复、河湟底定,我大宋虽连战连捷,但局势依旧如履薄冰。” 他微微抬手,示意李纲。
李纲上前一步,展开泛黄的漕运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红圈触目惊心:
“启禀殿下,如今江南世家虽在陛下号召下捐粮,但前线三十万大军,每月需粮十万石,且转运损耗竟高达三成!”
他的手指重重划过图上黄河故道,“金人掘开河堤,半数河道淤塞,汴河年久失修,粮船难以通行。”
“长此以往,军心必乱!”
厅内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韩世忠怒目圆睁,猛灌一口酒,将酒葫芦狠狠砸在地上:“这些蛀虫!运十石粮,路上倒有三石喂了河神,再这么下去,老子的兵都要喝西北风!”
“这正是本王下令收复大同的缘由!”
赵旉猛地起身,龙袍下摆扫过帅案,震得案上令旗哗啦啦作响,“唯有夺回大同,控制桑干河流域,方能开垦荒田,自给自足,今日召诸位前来,便是要商议接下来的长远之策。”
话音刚落,吴璘抱拳出列,锁子甲碰撞声清脆:“殿下,西夏如今全面败退!”
他展开羊皮舆图,上面朱砂绘制的宋军攻势如利剑般直插西夏腹地。
“末将在陕甘战场亲眼所见,西夏主力退守灵州一线。”
他的刀尖狠狠戳破代表河西走廊的位置,“只要切断此处,西夏便如断了右臂,兴庆府唾手可得!”
“好!”
岳云年轻气盛,双锤在掌心碰出清脆声响,虎虎生风,“末将愿率背嵬骑军,一路杀到兴庆府,取那西夏皇帝首级!”
李纲抚须沉吟,上前一步:“然金兀术在居庸关一带布防严密,又与西夏暗通款曲。”
“依老臣之见,当以岳飞将军部驻扎河北,韩世忠将军部驻守河东,互为犄角,方可保万全。”
赵旉却缓缓摇头,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指尖重重戳在大同府的位置,眼中闪过寒芒:“李公,大同府才是重中之重!此地北拒鞑靼,西扼夏金,一旦有失,河北、河东皆危!”
他猛然转身,声如洪钟,“王贵听令!命你为大同府留守,岳云为副留守,率五千铁骑、上万精锐士卒驻扎,记住,鞑靼的马蹄敢踏进宋境半步,就用他们的骨头填护城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