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关中局势彻底鼎立!(1/2)
深秋的黄土高原上,朔风卷着黄沙呼啸而过,将天地染成一片昏黄。
任得敬站在绥德军残破的城墙上,望着北方延安府的方向,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他身后,西夏东路军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刚刚攻下绥德军的士兵们士气正盛,磨刀霍霍,准备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任得敬大手一挥,低沉而坚定地喊道:“全军开拔,直取延安府!沿途军寨,一个不留!”
西夏军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沿着黄土古道汹涌向前,所过之处,军寨中的宋军要么战死,要么仓皇逃窜。
很快,他们就兵临延安府城下,开始拔除城外的各个据点,战鼓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在这片苍茫的大地上回荡。
与此同时,泾州刺史李彦琪和汉人万户常无卿率领着近两万签军,从关中浩浩荡荡地赶来。
这支签军队伍中,大多是被金人胁迫的汉人,他们心中虽有不甘,但在兵士的监视下,也只能无奈地拿起武器,充当侵略大宋的马前卒。
当他们与任得敬的西夏东路军会合时,四万汉夏联军将延安府围得水泄不通,黑压压的一片,仿佛乌云压城。
延安府内,郭浩神色凝重地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却没有丝毫畏惧。
他转身对身旁的将士们说道:“兄弟们,延安府是我们的家园,身后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今日,我们唯有死战,才能守住这一方土地!”
随后,他下令全力加固城墙,将城中的居民尽可能地收拢到城内,准备迎接一场残酷的围城之战。
联军的攻城战开始了。
任得敬指挥西夏军架起云梯,向城墙上攀爬,
李彦琪和常无卿则率领签军,用撞城锤撞击城门,同时万箭齐发,射向城头。
一时间,箭如雨下,云梯林立,喊杀声震天。
郭浩沉着冷静,他亲自指挥宋军反击,士兵们用滚木礌石砸向攀爬的敌军,用弓箭射杀靠近的敌人,城墙上、城门下,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黄土。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
联军虽然攻势凶猛,但在郭浩的顽强抵抗下,始终无法攻破延安城。
郭浩巧妙地利用城墙的优势,不断消耗着敌军的有生力量。
他还组织城中的百姓,协助士兵运送物资、救治伤员,整个延安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任得敬看着久攻不下的延安城,心中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
李彦琪和常无卿也只能望着坚固的城墙,徒呼奈何。
最终,他们决定改变策略,采取围城的方式,企图将延安府内的宋军和百姓活活困死。
半个月的时间里,延安府与外界彻底断绝了联系。
城内的粮食和水源日益减少,百姓们开始节衣缩食,士兵们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秋雨如注,凤翔府的城墙在雨幕中着冷光。吴璘身披玄甲,立于城头,望着城外泥泞的官道。斥候飞驰而来,溅起的泥浆染脏了战报:
"报!赵彬的签军正在扶风集结!
" 他摩挲着腰间剑柄,冷笑出声:
"来得正好!
"
两万宋军如鬼魅般潜入扶风山林。
当赵彬的签军踏入山谷时,吴璘猛地挥动手臂。
霎时间,滚木礌石倾泻而下,箭雨遮天蔽日。赵彬在混乱中被流矢射中战马,摔落在泥泞里,还未起身,便被宋军的斩马刀劈成两段。
残军试图突围,却被吴璘提前设下的拒马桩拦住退路,惨叫声回荡在山谷间,血水混着雨水蜿蜒成溪。
战后,吴璘修书一封,命死士送往京兆府。
信中字字如刀:
"岳家军锋锐难当,太子殿下天命所归。”
“张氏兄弟若降,可保富贵,若执迷不悟,岳飞、韩世忠的铁骑踏过时,便是尔等的死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