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谁才是有真正的本事?(2/2)
“这个人竟然有过厂长经历。”
“这确实少见。”
“明天去见一次面吧。”
“如果合适的话,就选他吧。”
王建国对吕光荣的简历感到满意,
他曾担任服装厂厂长,
这说明,
吕光荣具有相当的能力。
不过,
是否录用他,
还需见面后才能决定。
吕光荣的家位于燕京郊外,也不是很远。
……
城郊之地,
一间破旧的瓦房外,
吕光荣握着一把沉重的斧头,
正奋力地劈砍着木柴。
吕光荣本来在三十五岁时,便已担任国营服装厂的厂长,可谓意气风发。
然而,他心中最大的遗憾,便是膝下无子。
他的妻子连生三女,却始终未能生育儿子。
当时的吕光荣心中不平,再加上本来就身居高位,
决心一定要生下个儿子。
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自1982年起开始实施。
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在七八十年代,生育两个孩子甚至会被认为少了。
大部分家庭都会生育三四个孩子。
农村家庭更是如此,甚至有生育十多个孩子的。
在农村,孩子越多越好。
若是没有儿子,则被视为绝户,可能同村人都会对你指指点点。
这也是傻柱和许大茂的痛点。
不过傻柱倒是有福气,许大茂的前妻娄晓娥给他傻柱生了个儿子。
因此,
吕光荣一心想生儿子的这种想法,在当时是很普遍的。
然而,
吕光荣并未料到,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十分严格,加上被人直接举报到上级单位。
很快他就被解雇了。
而他的妻子,原本也在厂里工作,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两人被解雇后,整个家庭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
他们还要抚养孩子,这使得生活变得异常艰辛。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
夫妻俩连购买蜂窝煤的钱都拿不出,只能寻找木柴来取暖。
劈好木柴后,吕光荣就索性坐在木头上。
“唉。再有十几天就要过年了,可现在身上连一分钱都没有,想买点吃食过年都没了指望。”
“这日子过得真是太难了。”
吕光荣也考虑过向亲戚借钱,但亲戚们,大都是农村人。
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只能顾着自己家,他也就实在不好意思开口。
“孩子们一个个饿得瘦了不少,还在长身体,得让他们多吃点有营养的。”
“实在没有办法的话。”
“只能去借点钱了。”
“否则的话。”
“这个年都没法过了。”
吕光荣一脸愁苦地叹息。
……
这时,王建国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一间破旧的瓦房。
只见一位中年男子,一脸忧愁地坐在木头上发呆。
王建国走上前,说道。
“您好,这里是吕光荣的家吗?”
吕光荣有些懵逼地下意识回答。
“是的,我就是吕光荣,你找我有什么事?”
王建国点了点头。
“我叫王建国。几天前,我在电台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想找一位服装厂的厂长。然后,我收到了你的信,所以特意来见您一面,面试一下。”
说完,王建国将吕光荣的信拿了出来。
吕光荣一看,
立刻明白了,
眼前的这位老板,对自己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