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鉴宝:谁捡漏只捡国宝啊? > 第76章 这剧本不对啊

第76章 这剧本不对啊(2/2)

目录

周先文被这阵仗搞得有些哭笑不得,他预想中的剑拔弩张、唇枪舌剑完全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和气融融。

这“更大平台”的第一步,似乎就走得有些……出乎意料的顺利,也顺利得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很快,节目开始录制。

演播厅内灯光明亮,主持人妙语连珠地介绍完到场的十位专家,台下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周先文坐在专家席的最末端,身旁就是贺老。

“周顾问,您作为今天最年轻的专家,也是国家博物院最年轻的名誉顾问,有什么想对我们观众朋友们说的吗?”

主持人将第一个问题抛给了周先文,显然是想给他一个开场亮相的机会。

周先文稳了稳心神,对着镜头露出一个谦和的微笑:“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周先文。能和这么多前辈老师同台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在接下来的节目中,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谦逊又得体,引来台下一片掌声。

贺老在一旁听着,满意地点点头,小声嘟囔了一句:“这小子,还挺会说话。”

接着,第一件藏品被礼仪小姐端了上来,托盘上盖着红布。

主持人制造了一番悬念后,猛地揭开红布,露出一尊造型古朴的青铜爵。

“好,现在请各位专家掌眼!”

离藏品最近的一位故宫专家率先开口,从青铜爵的器型、纹饰特征入手,判断其大致年代应为商代晚期。

紧接着,张研究员从锈色、范线和铸造工艺方面进行了补充,认为其绿漆古、红斑、蓝锈层次分明,包浆自然,应为生坑真品。

李教授则从铭文的角度,解读了爵内底部的几个模糊字迹,进一步佐证了其年代和可能的归属。

贺老则咂了咂嘴,从民间收藏的角度谈了谈此类青铜爵的市场行情和收藏价值,顺便还讲了两个自己早年间淘换青铜器的小故事,引得现场笑声一片。

其他几位专家也分别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这件青铜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点评。

你一言我一语,不过十来分钟,这尊青铜爵的年代、工艺、真伪、价值、文化内涵,几乎被扒了个底朝天,连细枝末节都没放过。

周先文在一旁听得认真,心中也不住点头,这些老前辈果然名不虚传,见解精辟,论证严谨。

这时,主持人适时地将话筒递向了周先文:“周顾问,听了前面几位专家的精彩点评,您对这件商代青铜爵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聚光灯打在周先文脸上,他能感觉到无数双眼睛正注视着自己。

周先文头皮一阵发麻。

补充?还能补充什么?

能说的都被这帮老前辈说完了,连个标点符号都没给他剩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