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00后咸鱼艺术家,整顿娱乐圈 > 第268章 音乐圈的第二声雷

第268章 音乐圈的第二声雷(2/2)

目录

把她们羡慕的不行。

两人早就想主动搭讪,就是找不到好机会。

距离周孝愚的上一张专辑都有半年多了,这条咸鱼,终于有动静了。

程萧拿着手机找到微信上周孝愚的备注名字,犹豫了好一会,鼓起勇气还是发了一条消息过去,“你要发单曲了?”

周孝愚回复:“嗯。”

程萧:“什么歌啊,能不能让我听听?”

“你等一下。”

片刻后,对方从微信上给她传过来一条音频视频,末了叮嘱一句,“别外传。”

“好的好的。”

程萧一脸期待的戴上耳机,点开音频。

一分钟后,脸上满是诧异。

“我去,这是周孝愚的新歌?”

“粤语歌?”

“气息这么足,情感这么澎湃,实力这么强?”

程萧的眼珠子瞪得滚圆,她好似第一次知道周孝愚唱歌这么牛逼,直接颠覆了她以往的认识。

在她的印象中,周孝愚是民乐演奏天才,作曲天才,年轻且才华横溢,什么时候唱歌也这么厉害了?

她没有忍住和好闺蜜分享的欲望,将音频从微信上发给吴宣衣,“这是他的新歌,你听一下,别外传。”

关注周孝愚微博的还有一些同行和圈内人。

譬如曾不易,周深,阿兰、申哥等等。

几乎凡是被他写过歌的圈内人都有关注他微博。

申哥很大气,第一时间帮周孝愚打了广告。

曾不易则帮忙转发了一下周孝愚的微博,上次收到周孝愚给他写的《牧马城市》后,他是彻底服气了。

这首歌发布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了,不管是好评度还是售卖次数都超过了他之前的所有单曲,最关键的是,这首歌完全写到了他的心坎里去。

从那一刻开始,曾不易完全放弃了和周孝愚比较的心思。

他知道,这是一位天才,一旦天才出新歌,绝对会轰动整个音乐圈,他在19年暂时也没有发专辑或者发单曲的计划,和周孝愚之间没有任何竞争关系。

至于周深,上次和周孝愚认识后,他也在微博上悄悄地关注了对方。

18线小歌手的他,只是在公告下方给周孝愚默默点了一个赞。

人家帮忙转发是因为自己的微博有人气,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广宣传效果,他的微博上面粉丝值不到50万,转个毛线。

阿兰一副大姐大的派头,在微博主页

红姐用自己的账号回复道:“我也不知道啊,2天就把新单曲弄出来了,而且非常好听,不信你到时候亲自听一下。”

阿兰撒娇道:“我还要等明天吗?你现在就给我。”

“行吧,上微信。”

两人的一番公开‘悄悄话’,又让“阿兰姐,你怎么认识周孝愚啊?”

阿兰尚未回复,认识的?这叫惺惺相惜。”

这条回复被不少人点赞。

随后,凤凰传奇也帮忙转发了。

一起转发的还有马桶台的何老师。

其他女网红,或者间接或者直接认识他的小艺人小歌星,都跟着转发,匆匆数了一下,至少有20-30人。

甚至连一向眼高于顶的王公子也跑过来回复了一句,“不错,明天买下来听听。”

不知不觉中,周孝愚的人脉积累已经初现端倪。

虽然和一些大咖没法比,也能够在音乐圈激起一些小浪花了。

这得益于周孝愚的作曲天才身份,他写的歌,尤其是卖出去的歌,已经被十多名歌手和市场验证过了。

只要是混音乐圈的,哪个不想找周孝愚买一首歌?

只是,碍于面子,也没有接触到的机会,在微博上卖一波顺水人情又没任何成本,对不对?

明星艺人的微博

这就是他们获得第一手素材的主要渠道。

这下,已经有不少媒体和圈内人知道周孝愚要发新单曲的事情了。

如今的周孝愚,代表作已经不少了,十多首,尽管都是以填词作曲人的身份。

第二天。几大音乐APP平台陆续将周孝愚的单曲《浮夸》上线,而且还在首页做了广告宣传,拉了横幅。

这些音乐平台在微博上也有账号,见周孝愚新歌未发先有知名度,也跟着在上面打了一次广告。

上午10点,新歌上线。

一个小时不到,各平台的购买人次已接近10万,六个平台加起来就是60万,一首歌单价2元,60万人次就是120万。

和平台五五分成,最后落到周孝愚手中也有60万人民币(税前)。

这样的数据相当不俗了。

绝对是一线歌手的数据。

诡异的是,《浮夸》单曲的试听和购买比例接近3比1。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首歌,电子歌曲,即便是VIP,也有30秒的试听机会。

而试听的部分则是直接截取的这首歌的高潮副歌部分。

也就是说,每3次试听,就会有一人选择购买,换到网络文学上,这就叫首订比,3个加收藏的读者,其中有一个花钱购买上架后的第一章VIP章节。

这种比例,已经是顶级大神才有的待遇了。

大部分质量在线的新歌,这里指的是那种1-2线当打之年的歌手。

他们的电子新歌单曲的销售和试听比例一般在12比1或者20比1的水准,水一点的50比1,甚至200比1的都有。

比例越大,则代表消费者只试听不买。

为什么连2元钱都舍不得花呢?

那自然是……歌曲一般,不好听,当然就不会买了。

每一个听完全曲的人都是一脸的懵逼,感觉整个人的大脑接受了一场风暴洗礼。

这首歌的主题是【小人物的挣扎】,以此为基础,引出了社会变迁,价值观变迁导致的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畸形社会现象。

想要出名,想要赚钱,想要成功,就必须和杀马特青年一般扮演小丑形象。

表面上是在讽刺这个小丑,实则是在讽刺这个社会。

正好引出了一大部分底层人士的情绪共鸣。

唯一的一个缺点,这首歌是粤语,就算有中文汉语字幕,里面的一些用词和用字,都带着粤语地区的方言特征,在非粤语区的听众眼中,有点阅读障碍。

文字有阅读障碍,但是情绪和曲调是相通的。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能听懂。

到了这一刻,这些人才读懂《浮夸》两个字的真正用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