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00后咸鱼艺术家,整顿娱乐圈 > 第211章 你是水豚吗?

第211章 你是水豚吗?(2/2)

目录

整个华语唱片销量历史榜单上,她能排前三。

这三人分别是杨玉莹、刀郎和周天王。

邓丽君也能排前三位置,只不过在邓丽君时代,内地这边还是收音机,压根没有唱片这个东西。

另外当时邓丽君的歌声被称为靡靡之音,由于某种原因也无法进入内地,不好统计。

单纯统计弯弯和港岛,以及小日子的话,邓丽君的唱片销量也能进总榜前列。

譬如邓丽君的唱片销量光靠小日子那边的市场就接近1000万张(所有唱片总销量,并不是单纯的某一张)。

随便说一组数据。

1999年的时候,吉尼斯认定王非为华语歌坛粤语专集销量第一的歌手,销量为970万张。

而截至2012年,不包括盗版,杨玉莹正版唱片总销量达两千多万张,是华夏大陆唱片销量最高的歌手。

和杨玉莹一比,王非就是‘妹中妹弟中弟’。

巅峰时期的杨玉莹在华夏内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属于第一代的流量偶像,至少巅峰期的王非就做不到这种地步。

也包括后面的刀郎和周天王。

周天王火的时候,很多30多岁的人压根就不认识他,也从来不会听他的歌。

所以如果论华语乐坛影响力的话,按照时间和出道顺序应该是邓丽君,杨玉莹,周天王,刀郎。

这是绝对的前四。

刀郎的专辑当时火的时候,华语乐坛其他所有歌星的专辑销量加一起才能和他堪堪齐平,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娜英要打压他了吧?

杨玉莹的转折点在于某某案,其实某某案和她的关系不大。

或者说压根就没任何关联,但是因为是公众人物,一时间口诛笔伐,就退隐了。

(关于退隐原因,章节后面会上传一个《我不想说》的彩蛋章,里面有,但我不保真,毕竟只是网络上查到的资料。)

第一次复出后,直接登上了一线城市的几大卫视春晚,这里也可以看出当年那件事和她没啥关系,如果有,帝都卫视也不敢邀请她。

第一次复出期间推出了几张单曲。

2000年的单曲《故事》,一首新歌外加收录了一些老歌,掺和在一起开卖,卖了大几十万张。

2001年发行精选专辑《舍不得忘舍不得放》,也是一首新歌掺和大部分老歌,获得480万张销量。

(这个数据应该有假)

2002年发行专辑《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内容同上,老歌掺和新歌,销量接近80万张。

2003年,发行专辑《我有一段情》,销量大几十万张。

周孝愚现在正在听的就是以上四首单曲。

其中复出后的第一张单曲《故事》的风格转变尤为明显。

明显这张专辑的风格多了一种沉淀,有一种从‘乐子小白文’突然向‘故事向老白文’转变的趋势。

直接点说就是甜歌不甜了,变深沉了。

而她原先的唱片公司可能也吃不准,担心市场风险,只想走最保险的捞钱路线,于是才有了一张新歌+几首老歌合成一张专辑,赶紧捞钱的策略。

如果这首单曲不是因为杨玉莹极具辨识度的嗓音和人气,可能在系统空间的评价中就是一个B级的水准。

多了杨玉莹的加特后,变成了A。

再来听一听《舍不得忘舍不得放》,这只单曲就更加的粗制滥造了,系统评级估计低于B。

后面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继续走深沉路线,质量水准依旧是低于B。

2003年的这首单曲《我有一段情》又恢复成甜歌模式,水准勉强达到了B级。

总的来说,第一次复出后的这四张单曲明显看得出质量水准大幅度下降,唱片公司也不敢在她身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在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盗版的横行,在2000年出头,你就算是个神仙,你的单张专辑能卖出20万张就算阿弥陀佛了。

唱片公司也可能是看出来时代变了,实体唱片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加上复出的成绩不如理想,断了在她身上的投入。

然后开始第二次隐退。

第二次的复出在2012年。

这次复出后开始走综艺路线,中间开了几次演唱会,一直到2018年才推出新的单曲《我在春天等你》,质量也只能勉强达到B级水准。

让人高兴的是又回到了当初的甜歌风格。

这次不同的是实体唱片年代彻底消失了,变成了电子数字唱片年代。

听完杨玉莹复出后的所有单曲后,周孝愚久久无语。

他在房间内找了找,没看见烟,于是直接带上手机和房间卡出门,在酒店门口的一家小卖部买了一包华子,一瓶水。

小卖部老板是一位40多岁的拖鞋大叔,已经聪明绝顶了。

这会店铺的顾客不多。

周孝愚呆在空调店铺内点燃一根烟,见老板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于是抽出一根烟发给他。

“大伯,能不能随便聊几句,问你几个问题啊?”

老板正愁没人陪他说话,“没问题啦,你想问什么?”

“大伯今年多大?”

“我啊?我80后的,今年35啦。”

周孝愚心底默默收回了之前对对方年龄的判断。

“大叔,你平时听歌不?”

“你还是叫我大哥好了,我都说了我是80后的,看你的样子差不多就是90后,我也没有大你很多啦。”

“好的大哥,你平时听歌不?”

“听啊,不过我不听周天王的,他的歌听不懂,我知道你们年轻人都爱听他的歌,但是我品味独特嘛。”

“那你听什么人的歌?”

“港岛四大天王知道不?我就听他们的歌。”

“还有呢?”

“还有……年代靠前一点的就是邓丽君啊,杨玉莹啊,靠后一点的就是刀郎,现在的新歌是越来越听不懂了,尤其是那什么rap,鬼哭狼嚎似的瞎几把吼,歌词都听不懂,我才30多岁啊,就感觉被时代淘汰了。”

周孝愚慢慢来了兴趣,靠在柜台上,“如果抛开个人的话,你喜欢听什么样的歌?”

老板继续说道:“就是那种节奏舒缓一点的都行,现在的人生活压力和工作节奏本来就很快,那种节奏更快的rap像个催命鬼一样,轻松一点不好吗?”

周孝愚点了点头,“情歌呢?”

“情歌还好啦,不要搞那种爱死爱活的就行,毕竟我都这个年纪了,孩子都打酱油了……你不会是娱乐公司过来搞市场调查的大学生吧?如果是,你最好别当真,你去问那些年轻人好了,他们才是市场消费的主力。”

结束了聊天,周孝愚出了小卖部,被外面的暖空气一吹,马上冒出一身热汗。

当下如同一只夹着尾巴的哈士奇一般,小碎步嗖的一下跑回酒店。

狗日的,都秋天了,还这么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