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饥荒开局,我破屋造粮仓 > 第80章

第80章(2/2)

目录

在南锣鼓巷。

周青仪跟着李建设和冉秋叶走进院子里,回想起上次来这里时的情景,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安。

第一次来这个院子时,给她留下了非常不舒服的印象。

此刻天色已晚,三人进了院子,没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进屋之后,周青仪立刻察觉到了不同,这里太暖和了!冉秋叶看着母亲脸上的惊讶,笑着解释道:“这是李大哥自己做的暖炉,烧的是煤块,整个屋子都能温暖如春。

你住里屋,也通了管道,保证你再也不会觉得冷。”“你不是怕冷嘛。”

“从今往后,冬天再也不是难题了。”听到这些话,周青仪不停地赞叹。

上一次来这儿的时候,屋里还没有这个装置呢!

而且之前的经历让她根本没有心情仔细观察屋子。

此时,周青仪才好好地打量了起来。

家具都是全新的:床、衣柜、书桌以及新床单和被褥……一切都那么崭新,跟她以前的居住环境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没有见过这么多新东西。

不但房子更大更宽敞,家庭环境也更好,最重要的是,家里有了一个可靠的男主人,让周青仪感到无比的踏实和安心。

进屋后,冉秋叶在里屋帮助母亲整理行李,随后她们一起开始准备晚餐。

这是他们搬入院子的第一顿晚饭。

三个人齐心协力地忙活起来。

对冉秋叶和周青仪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她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美好愿景。

一家人边聊边笑,很快院子里的邻居都知道了这件事——李建设年轻的丈母娘也搬进来住了。

大家回想最近关于李建设的变化和他的婚礼场面,纷纷对他有了新的看法;而冉秋叶母女之前的困苦生活也被众人知晓。

现在完全不同了。

许多家庭都有子女的家庭,看到这种情况,都暗暗羡慕不已:儿子们都靠不住,可谁也不指望有个像李建设这样能干的姑爷。

不过李建设和家里的两个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邻居们的复杂想法。

当他们回到家后,脱下外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对于早已习惯这种生活的冉秋叶。

但是作为初来乍到者的周青仪,并不知道这种习俗,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这样做。

直到饭菜做好即将吃饭时,才发现屋内真的很暖和,她这才感觉到有点儿热。

等周青仪再次从里屋回来坐回餐桌旁时,脸上微微泛红,衣服还是昨天参加冉秋叶婚礼时穿的那件红缎面的斜襟棉袄,只不过这次里面厚毛衣已经脱下了,整个人看上去身材曲线明显起来。

对此变化,李建设淡淡一笑并低头用餐,但心里却不经意闪过一个念头:基因很好啊,冉秋叶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职业装最适合现在的冉秋叶,但要是另外两套服装想要真正惊艳,恐怕需要发育得好一点才行。

看出丈母娘周青仪有些局促,李建设便开口道:

“妈,你的这件衣服看起来和之前不太一样,更漂亮了呢。”

听到这句话,周青仪开心地笑了笑:

“是吗?”

李建设肯定地点点头:“衣角处绣了几朵花,我好像记得以前这些花并没有吧。”

“这些花朵确实添了不少光彩,整件衣服一下子就亮丽了很多。”

周青仪自豪地说:“这是我自己绣上去的!”

她的表情中充满了期待,显然很想听到更多的称赞。

然而李建设疑惑问道:

“你会刺绣啊?”

冉秋叶在一旁打趣地说:

“你不了解你妈妈呀。

她在这方面还挺有功底的,毕竟过去是那个时代的大姑娘嘛。”

这话引得李建设哑然失笑,没想到自己的丈母娘还是少女的时候就有这项技能。

当晚,当三人躺到床上,他们意识到即便各自一屋却也彼此紧邻时感到一丝尴尬。

虽然中间隔着一道门并非完全隔音,特别是夜晚里,轻声交谈都会被对方听到,这种情形让所有人都略显不自在。

但幸好昨晚发生了其他事情分散了一家人的注意力。

第二天一早到了工厂,肖大海来找李建设商量要为姥姥制作一款暖炉的事情。

“我的姥姥年龄大了,年轻时跟着姥爷四处奔波留下病根儿,特别怕冷每到天寒就会浑身疼痛。”肖大海讲述着背后的原因,并透露自己内心深处对两位老人的情感复杂而深切。

李建设闻言赞同:

“这个主意不错,刚好和李主任的想法吻合,他也打算为岳父定制一套呢。”

随后,肖大海负责联系李卫民沟通合作的事宜,在中午两人还去了老周家测量房间尺寸。

在那里见到的老太太——周老爷子的夫人,满头银丝笑容温婉亲切极喜欢孙辈与孙子女的朋友们,在听完介绍后更是表示感激:

“原来你就是李建设!听说你帮忙抓过一条很大的鱼,多年不见如此大的鱼了。

谢谢你。”

最后甚至关切问道是否找到另一半,而李建设谦逊回应已成婚事实。

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

尽管她性格和善,但考虑到她的身份,普通人见她时都不敢随意。

然而,李建设却从未怯场,初次见面也依然从容不迫。

肖大海向姥姥说明了来访的目的,老太太爽快地答应:“行啊。”还夸奖道:“大海真是有心了。”她又叮嘱道:“要是太麻烦就别做了,你姥爷要是不满意想揍你,我也拦不住。”肖大海笑着应答:“肯定不会。”

量完尺寸后,李建设与老太太礼貌地道别后离开了工厂,返回轧钢厂。

由于李卫民和肖大海的动作迅速,事情进展很快,下午便在一处小车间中堆放了一堆材料,并准备好工具。

两家的房子都不小:一家是李卫民岳父的小洋楼,另一家是周老宽敞的院子,需要供热的房间很多,所需的管道长达上百米。

虽然炉子因为供暖需求稍大,但只需切割焊接。

而管道却要自己制作,因为没有无缝钢管,所有钢管都要用钢板自制,加上接头需要几十根管子。

即使李建设动作再快,这也需几天时间。

手工敲打显得乏味,他决定找找车间的卷板机,却发现这是年头的三辊卷板机,需要预弯,只能制作直径大的圆筒。

宋工在工厂巡视检查机械设备时,遇到易忠海,告诉他钳工组的工作进度慢,因为人手不足和一些设备借给了李建设用于采购部的工作。

宋工听了微微皱眉,想起李建设的那个削皮刀创意。

李建设竟然开始使用钢板和工具,这影响了生产进度。

下班时,李建设骑车准备去接冉秋叶,门口突然被一个穿旗袍、披貂坎肩、化妆精致的白玲拦住,说有事找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