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用人新局(2/2)
倒是孙传庭有些尴尬,这对他来说可是一大跃升,燕山的战功他实际上并没有获赏,但搞后勤的杨嗣昌都一跃而成侍郎了,他为什么不可以。
吴阿衡也出列了,因为杨文岳推荐孙传庭,让他有点犹豫,有点不好开口了,他提到的每个名字都是孙传庭的竞争者。
“皇上,臣推荐湖广右布政使冯从龙和前南赣巡抚梅之涣。
冯从龙曾历官陕西,官声卓著,可能他重返陕西会比较熟悉陕西的复杂事务。臣知道他,是因他曾在香山澳摧毁葡萄牙人教堂。
梅之涣是前兵部侍郎梅国桢从子,梅国桢参与平定过哱拜之乱,而且梅之涣在广东时也曾剿灭海盗。他是丁忧在家,目前已经适合复出视事。”
朱慈炅这下是非常高兴了,他基本可以判断吴阿衡跟他推荐的两个人毫无关系,他是在处理海防时,知道这两人的事迹,所以才推荐。
不经意间,吴阿衡的这个推荐还表露了他处理海防工作的认真负责。他推荐的人都涉及过海防,却是在原本历史中根本不出名,或许真是朱慈炅要找的“遗珠”。
要知道孙传庭的推荐按部就班,毫无新意,非常政治正确。而杨文岳的推荐,朱慈炅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应魁。四川人啊,同乡同僚,你杨文岳是会做官的。
朱慈炅最后看向洪承畴,不知道这位有没有识人之能。
洪承畴小心攥紧手中卷起的宣纸,又不敢太用力了,他实在是犹豫得很。杨文岳当面推荐孙传庭简直太扯淡,这还让人如何开口,可是却不得不开口。
“皇上,臣推荐户部侍郎王家桢。王家桢有巡甘肃的军事经验,又督漕粮,臣认为他比较适合陕西局势。”
朱慈炅愣了一下,微笑道。
“还有呢?”
洪承畴装作很认真的想了想。
“隆徽刚刚提到丁忧,臣想起一人或者可以巡归义城,前福建右布政使朱大典。他任上曾抵御荷兰人和郑芝龙,算来也是丁忧期满。”
朱慈炅将四人推荐的名字仔细书写在笔记本上,低头沉思。
这些人中,王家桢他是见过的,他的户部侍郎也是衔而不是职,他巡抚陕西倒不算提拔,感觉还是有些才能的。
朱大典这个人朱慈炅也有些印象,好像就是他平定了历史上的登莱叛乱,最后守城用火药自杀殉国。
梅之涣是吴阿衡一片公心推荐的,或许也可一用。朱慈炅看向刘若愚。
“召王家桢南下,起梅之涣、朱大典南京陛见。另外,告诉首辅,着易应昌接替王家桢职司。一条运河,三四个总督在管,内阁是打算要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