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心性坚韧(2/2)
三人在雅间落座,小二送上茶水与点心便退了出去。
沈凌枫好奇地问道:“你可有考取功名?”
蒋玉安点头:“昭明十四年的秀才。”
“既已考取功名,为何在此卖字画?”韩姝问道。
蒋玉安眼底划过一丝黯然,也不瞒着他们,把他的事情娓娓道来。
原来,蒋玉安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父曾经当过国子监祭酒,后来无辜卷入夺嫡斗争导致丢官,无奈只能举家搬回老家临安。
曾祖父是个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主,视金钱为粪土,觉得为金钱这种阿堵物折腰有损他的清誉,是以,他每日除了品茶谈论诗词歌赋外,不思进取,不事生产,家中饮食起居,吃穿用度、人情往来等等漠不关心,一大家子靠早年买下来的田庄租子过活。
到了祖父那一代,蒋家已然彻底败落,家里的田庄已卖得七七八八。他祖父也放下身段,开了一间私塾教书,日子倒也马马虎虎过得去。
后来,因为父亲出生身体孱弱,日子又开始变得格外拮据,祖父卖了剩下的庄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父亲调理好身体,让他能正常读书识字,可父亲的身子骨终究还是比旁人要差些,祖父在他考了秀才后便不让他继续参加科举。
无他,只因秋闱每场长达三个昼夜,共三场,考试时间加起来是九天七夜,就他父亲那身子骨估计得抬着出考场。
父亲也明白自己的身体情况,纵有千般不甘,无奈只能断了自己的梦想,与祖父一起在私塾教书。
后来父亲与母亲成亲,来年便生下了蒋玉安。蒋玉安从小乖巧可爱,聪明伶俐,三岁会做诗,五岁能出口成章,是临安城有名的神童。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蒋玉安八岁那年,祖父因为一场风寒倒下了,卧病在床将近一年,最终撒手人寰。
而他的父亲深受打击,身体也差了许多,坚持继续当了三年的教书先生后,最终因为身体原因,在蒋玉安十二岁那年把私塾关了。
蒋母除了照顾丈夫,操持家务外,还抽空做绣活补贴家用,而蒋玉安一边去学堂读书,一边帮书铺抄书补贴家用,一家人过得清贫却也很快乐。
这样清贫快乐的日子过了两年,蒋玉安开始参加科举,一路从县试案首,到府试案首,再到院试案首,成为十四岁的秀才。
十四岁的秀才,前途不可限量,蒋玉安却没有再继续读书,因为他父亲的病情加重了,他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典当了给父亲治病也只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读书。
有富商愿意出银子为他父亲治病,条件是他成为他们的乘龙快婿。文人刻在骨子里的傲气不允许他们做出这种出卖自己的行为,父亲与他断然拒绝了。父亲觉得富商在羞辱他,更是以死相逼,说只要他敢接受富商的资助,他便一头撞死。
父亲本就不好的身体直接被气的卧床不起,而他年纪尚小,又因为得罪富商,没有私塾愿意请他当夫子,最终他选择了在街头卖字画。
因为他在临安城的名气不小,也有不少人愿意来他这儿购买字画,他的收入也不算太差。
他一边卖字画一边自己看书自学,就这样过了三年,他的父亲最终没有熬过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他的父亲与世长辞后,紧接着他的母亲也病倒了。
如今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在街上卖字画。为了照顾母亲,他把每日卖字画的时间缩短为一个半时辰。
韩姝与沈凌枫听完,暗自赞叹不已。
蒋玉安才华横溢,心性坚韧,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无奈与心酸,尚且能保持本心,这样的人若不招揽到麾下着实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