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心灵探秘:读心术武器研发之旅(2/2)
于是,团队引入了基因测序技术,对志愿者的基因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将基因数据与神经活动模式相结合,他们发现了一些与大脑神经连接模式相关的基因标记。基于这些发现,团队开始为每个个体量身定制神经活动解读模型。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团队终于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算法系统,能够在对个体基因和神经活动进行初始校准后,较为准确地解读出该个体的部分简单思维和情感。
“看,当我们给测试者展示一张亲人的照片时,系统能够识别出他内心产生的思念情感,并且准确率高达85%以上!”团队成员兴奋地展示测试结果。
虽然取得了进展,但虎娃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的技术只能解读一些较为简单和基础的心理状态,距离真正意义上的 “读心术” 还有很大差距。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伦理问题愈发凸显。
“如果这项技术被滥用,个人的隐私将荡然无存。我们必须在技术研发的同时,建立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机制。”虎娃在团队内部强调。
于是,虎娃与军方的伦理专家们共同探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伦理准则。规定该技术只能在严格授权的军事任务中使用,且必须遵循最小化侵入原则,确保对目标个体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所有的数据收集和使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以保护个人隐私。
在解决了部分技术难题和初步建立伦理框架后,虎娃团队开始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他们尝试解读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如战略思考、计划制定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与军方的战略专家合作,设计了一系列模拟军事战略决策的场景,让参与者在这些场景中进行思考和决策,同时记录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
通过对这些复杂场景下神经活动数据的分析和算法优化,团队逐渐提升了对高级思维活动的解读能力。然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伴随着新的挑战,比如如何在保证解读准确性的同时,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以满足实际军事应用的需求。
“我们需要开发更高效的硬件设备来支持算法的运行,同时对算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减少计算资源的消耗。”量子物理学家提出了解决方案。
于是,团队与军方的技术工程部门合作,开始研发基于量子计算技术的新型数据处理设备。量子计算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有望大幅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为 “读心术” 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日子里,虎娃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前行。他们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 “读心术” 技术,还要确保这项技术在严格的伦理框架内发展,为军方提供一种强大而可控的心理武器,同时维护个体的基本权利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