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古老咒语的秘密(1/2)
祠堂里的烛火又爆了个灯花,火星子溅在供桌边缘,烫得郭清后颈的逆鳞跟着一跳。
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门外越来越近的脚步声——那是金蝶振翅般的细碎响动,可落在耳里却像重锤,一下下砸着他发紧的喉咙。
“各位。“他按住后颈发烫的逆鳞站起身,掌心的汗洇湿了袖角,“我刚才在感应莲花时,记起了一串咒语。“话音刚落,祠堂里的抽气声比风声还响。
李三水怀里的婴儿突然咯咯笑起来,肉乎乎的小手拍着他的下巴,金莲花瓣在掌心里晃得更亮了。
赵老伯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烟杆,烟锅子在青石板上磕出火星:“是老祝师本子里写的?“他浑浊的眼珠突然亮起来,“当年旱魃那回,女娃开莲前也念叨过类似的调调。“
郭清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郭孝景消失前说的“去看看他们的未来“,逆鳞的灼意顺着血脉往指尖窜——那些模糊的音节此刻在脑海里清晰得像刻进骨头:“净世莲华,破妄归真,以血为引,以光为根。“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这咒...可能能净化这些孩子身上的怨气。“
“试试!“说话的是抱着婴儿的妇人,她怀里的小娃正抓着她的银簪往嘴里塞,金莲花在两人相触的掌心亮得刺眼,“我家妞妞从发病就没这么笑过。“
赵老伯用烟杆敲了敲供桌:“去东南山的避邪洞。“他摸出个油布包,抖开是本边角发脆的旧书,“老祝师说那洞是当年镇水脉的阵眼,地气最纯。“他佝偻的背突然直了些,“日头快落尽了,晚了怕生变故。“
李三水抱着娃往前跨了一步:“我跟你们去——“
“留下。“赵老伯打断他,烟杆尖轻轻点了点他怀里的婴儿,“这些娃的光比灯笼还亮,你守着,万一出岔子...“他没说完,但所有人都看见李三水怀里的小娃正把金莲花瓣往他嘴里塞,而他胡茬上的水珠,分明是眼泪。
祠堂外的脚步声更近了,像有一群裹着金纱的小兽正往门里钻。
郭清摸出随身的青铜铃别在腰上,铃舌撞着铜壁,清响混着婴儿们细碎的笑声,倒像首没调的曲子。
出了祠堂,暮色已经漫过屋檐。
青石板路上浮着层淡金色的光,七八个裹着襁褓的婴儿正摇摇晃晃往这边走。
他们的掌心都开着金莲花,花瓣上的血珠像串红玛瑙,最前头那个梳着小抓髻的男娃看见郭清,突然张开没牙的嘴笑,摇摇晃晃跑过来要抱。
“莫碰!“赵老伯的烟杆“啪“地敲在地上,惊得男娃踉跄了一下,“怨气没净透前,沾身容易引邪。“他冲郭清使眼色,“快走。“
三人沿着村东的石子路往山边走。
风里飘来股苦艾味,郭清吸了吸鼻子,发现是前头弯腰的身影——小梅蹲在路边,正给个腿上划了道口子的村民敷药。
她的蓝布裙沾着草汁,竹药箱敞着,里面的白芷、紫苏堆得像座小山。
“梅丫头!“赵老伯喊了声。
小梅抬头,额角的碎发沾着汗,看见他们时眼睛亮了:“赵伯,郭祝师!
村东头的王婶说有娃娃发金光,可我这头有三个被碎石砸伤的——“
“跟我们去东南山洞。“郭清打断她,逆鳞的热意突然窜到指尖,他鬼使神差补了句,“可能要用草药调和咒力。“
小梅的手顿在药杵上。
她看了看脚边还在抽噎的村民,又看了看郭清腰上的青铜铃,突然把药杵往箱里一丢,抄起半块没磨完的艾草:“我去。“她蹲下身给村民系好绷带,“叔,疼了就咬块姜,我去去就回。“
东南山洞的洞口爬满了青苔,风从石缝里钻出来,带着股冷森森的潮气。
赵老伯摸出火折子点燃洞壁的火把,昏黄的光映得洞顶的钟乳石像倒悬的利齿。
郭清站在洞中央,能感觉到脚下的石头在微微震动——是地脉的动静。
“开始吧。“赵老伯把旧书摊在一块平整的石台上,翻到画着莲花的那页,“按书里写的,三人成三角,心要齐。“
小梅退到左边,药箱搁在脚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药囊。
郭清站在中间,后颈的逆鳞烫得几乎要烧穿衣服。
他闭了闭眼,把青铜铃解下来放在石台上,清了清嗓子:“净世莲华——“
“破妄归真。“赵老伯的声音跟着响起,带着股老烟枪特有的沙哑。
“以血为引——“小梅突然开口,她的声音清凌凌的,像山涧里的泉水,“以光为根。“
三个人的声音叠在一起,在山洞里撞出回音。
郭清感觉有股热流从脚底窜上来,鼻腔里的苦艾味突然浓了十倍,混着赵老伯烟杆里的旱烟味,直往天灵盖里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