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误入洞房、生个娃娃当宠物(1/2)
拿着那份刚刚签订的合同,刘清明带着许凝,转身走向代表团团长戴春林的房间。
走廊里铺着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
许凝的脚步很轻,但她的视线却像探照灯一样,牢牢地钉在刘清明身上。
那眼神里混杂着的东西太多了,有震惊,有好奇,有探究,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审视。
刘清明被她看得浑身发毛。
他不是没见过大场面,也不是没被女人这么看过。但许凝的眼神不一样,很纯粹,就像一个发现了新大陆的孩子,想要把他从里到外研究个透彻。
两人走进电梯,金属门缓缓合上,狭小的空间里,那道目光变得更加无处遁形。
刘清明实在受不了了。
他转过身,直视着许凝:“你干嘛这么看着我?”
许凝被他这么一问,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鼓起勇气,轻声吐出四个字:“省长女婿?”
“是啊。”刘清明坦然地点了点头,“我岳母是清江省省长,吴新蕊。”
许凝的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只汇成了一句:“怪不得。”
“怪不得什么?”刘清明追问。
“怪不得……这么有能量。”许凝斟酌着用词。
刘清明笑了。
他往前走了一步,逼近许凝,电梯里的空间本就狭小,这一下更显压迫。
“你说的是能量,而不是能力。”刘清明一字一句地说,“这是在骂我仗势欺人。”
许凝被他的直接搞得一愣。
她没想到,他会把话挑得这么明。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不都应该矢口否认,或者想方设法地美化自已吗?
“难道……不是吗?”她下意识地反问。
“是啊。”
刘清明干脆利落的回答,再次让许凝的大脑宕机。
她彻底愣住了。
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刘清明看着她呆萌的样子,心里觉得有些好笑。
这个姑娘,虽然精通多国语言,见识不凡,但骨子里还是个单纯的知识分子。
“这是事实,有什么好否认的?”刘清明摊了摊手,靠在电梯壁上,“其实这事吧,关键不在于仗势,而在于欺人。”
“我欺人了吗?”
他看着许凝的眼睛。
许凝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从认识到现在,刘清明虽然行事霸道,目标明确,但对她,对卡尔,甚至对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都保持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他没有欺负任何一个无辜的人。
“那不就得了。”刘清明笑了,“我借我岳母的势,干的是利国利民的活,有什么不对吗?难道非要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不用,自已跑去瞎闯乱撞,最后把事情搞砸了,才叫有骨气?”
许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好像……是这个道理。
看着这个被自已一套歪理邪说绕进去的傻姑娘,刘清明暗自发笑。
太单纯了。
叮。
电梯门开了。
戴春林的房间就在走廊尽头。
两人来到门前,刘清明敲了敲门。
“请进。”
房间里,戴春林正伏在桌前写着什么。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神情专注。
桌上、地上堆满了各种文件和资料。
看到刘清明和许凝进来,他放下笔,揉了揉眼睛。
“小刘,小许,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刘清明将手里的合同递了过去:“戴司长,您过目。”
戴春林接过合同,许凝立刻上前,低声为他解释着合同上的关键条款。
随着许凝的翻译,戴春林的表情从平静变得严肃,最后化为一丝惊讶。
他扶了扶眼镜,抬头看向刘清明,眼神里充满了审视。
“半导体战略……”他喃喃自语,“这盘棋下得很大啊。”
他放下合同,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你们上来之前,我已经了解了一下。国信组那边,对我们发改委体改司递交的一份材料十分重视。”
他顿了顿,看着刘清明:“是这事吧?”
刘清明心中一凛。
果然,这种级别的领导,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自已这点小动作,根本瞒不过人家的眼睛。
“是的,司长。”刘清明点头承认,“那份报告,是丁奇丁处长递交的。我这次来,就是负责执行。”
“这就清楚了。”戴春林点了点头,表情缓和下来,“既然是国信组的任务,那你完全可以以我们代表团的身份,对外进行接触。需要任何帮助,都可以直接跟我提。”
刘清明心中大喜。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太好了,戴司长,我很需要这个身份。”
“不过,”戴春林话锋一转,“你既然是我们代表团的一员,在需要的时候,也要为这次的对话出点力。”
“这是应该的。”刘清明立刻表态,“戴司长,关于这次对话,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希望您能考虑考虑。”
戴春林有些意外:“哦?你说说,我听听。”
“首次对话,我想,基调应该是接触和试探。”刘清明组织着语言,“但我们能不能,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我们势在必得的决心?”
“怎么个势在必得?”戴春林追问。
“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加入这个协定。”
戴春林皱起了眉。
“这很困难。我们的谈判策略,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逐步接触,寻求合作。你这种姿态,太激进了,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和反感。”
“司长,我知道这很困难。”刘清明诚恳地说,“而且,留给我们的窗口期,可能不会超过五年。”
戴春林有些不解:“我们加入WTO,谈了十几年。这个《瓦森纳协定》,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个技术出口的管制联盟,还不至于比WTO更紧迫吧?它不过是个松散的国际性组织。”
听到这话,刘清明终于明白了上级的真实意图。
在很多人看来,《瓦森纳协定》的威胁,远没有那么迫在眉睫。
所以这次派来的,只是两位司长。
如果上面真的意识到五年后,十年后,这个协定会变成什么样的一头猛兽,今天坐在这里的,恐怕就不是司长,而是更高级别的领导了。
“司长,请务必要重视这个协定。”刘清明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冷战虽然结束了,但西方,尤其是美国,从来没有放弃过遏制我们的思维。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道路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天生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来进行内部的政治动员和利益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个‘敌人’的帽子,迟早会扣在我们的头上。这就像曾经的那个红色大国一样,他们会从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所有方面,对我们进行围剿,甚至试图肢解我们。这是无法避免的地缘政治博弈。”
“到那个时候,这个现在看起来松散的协定,就会变成一道死死勒在我们脖子上的绞索。所有的高精尖技术,所有的核心设备,都会对我们禁运。我们将得不到任何他们愿意卖给我们的成品,从而让我们在科技竞赛中,不得不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自力更生,奋起直追。”
戴春林沉默了。
他摘下眼镜,用手指按着太阳穴。
刘清明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他的心上。
他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但没有想得这么深,这么远。
良久,他才叹了口气:“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谈判策略是出国前就定下的,我个人无权更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