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 第221章 考成司初立新规,北行名单定风波

第221章 考成司初立新规,北行名单定风波(1/2)

目录

严党倒台后的京城,表面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所有身处权力中心的人都明白,这平静的湖面之下,正酝酿着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便设在,都察院隔壁,一座,新挂上牌匾的衙门里。

“吏治考成推行司”。

这个名字,又长,又拗口。

但,在京城官场,它却比任何一个,六部衙门的名头,都更具分量。

因为,它的主事官,是陈平安。

那个,以一己之力,扳倒了内阁首辅的,少年帝师。

衙门成立的第一天,陈平安,便公布了“考成司”的核心成员名单。

没有一位,是朝中的元老重臣。

副使,王进。

这位上一科的状元郎,如今,早已没了初见时的跳脱,眉宇间,多了几分,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

护军统领,武安侯,林景瑞。

这位年轻的勋贵,将他麾下,最精锐的侯府亲兵,都调了过来,负责整个衙门的安全。

而衙门的核心办事人员,则是以李士林为首的,十余名,新科进士。

他们,大多出身寒门,对陈平安,充满了,近乎狂热的,崇拜与追随。

除此之外,还有三位,不起眼的老者。

他们,便是,陈平安从故纸堆里,挖出来的那三位,落魄老吏。

精通漕运的陈老三,洞悉盐政的张巡检,以及,对天下田亩了如指掌的,户部老书办,吴先生。

这个,由新人、勋贵、寒门士子、以及技术官僚组成的,奇怪的组合。

便是,陈平安,即将用来,撬动整个大夏官僚体系的,第一根,杠杆。

……

“考成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制定,“考成法”的试点方案。

书房之内,众人围坐一堂。

气氛,有些凝重。

“陈大人。”李士林率先开口,他的称呼,已从“陈兄”,变成了“大人”。

“我以为,新法试点,当求稳妥。可择一,民风淳朴,政务简单的,上善之县,先行试之。如此,既可,减少阻力,也可,为后续推行,积累经验。”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想法。

柿子,要挑软的捏。

改革,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

王进,却摇了摇头。

“我不同意。”

他指着墙上,那副巨大的,大夏舆图。

“新法,如良药。良药,是用来,医治沉疴顽疾的,不是用来,给健康之人,强身健体的。”

“要去,就去,病得最重的地方。”

“唯有,在最烂的地方,做出成效。才能,堵住,天下所有,反对者的嘴。”

他的目光,落在了,舆图的北方。

“我提议,去北境。”

林景瑞,也点了点头。

“我同意王兄的看法。”

“北境,九边重镇,皆是,军政一体。其吏治之混乱,军费之糜烂,早已,不是秘密。”

“若能,借此机会,整顿北境。则,不仅,能推行新法,更能,巩固我大夏的,边防。”

“此,一举两得之事。”

众人,议论纷纷,争执不下。

最终,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个,始终,一言不发的人身上。

陈平安。

他,一直在听。

他,在等所有人,都说完。

然后,他才,缓缓地,站起身。

他走到舆图前。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

越过了,那些富庶的江南州府。

也越过了,那些贫瘠的西南边陲。

最终,他的手指,停在了,一个地方。

北平王,赵德芳的封地。

云州府。

“就这里吧。”

他的声音,很轻。

却让,整个书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云州府。

那,是北平王的,老巢。

是,整个大夏,最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地方。

北平王,在那里,经营数十年。

整个云州府的,文武官员,皆是,他的门生故旧。

去那里,推行新法。

无异于,虎口拔牙。

“陈……陈大人。”李士林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这,是不是,太冒险了些。”

“不冒险。”

陈平安摇了摇头。

“这,是唯一的,选择。”

他转过身,看着众人。

“诸位,要明白一点。”

“我们这次,要对付的,从来,都不是那些,地方上的,小鱼小虾。”

“我们要对付的,是,那些,隐藏在背后,阻碍新法,动摇国本的,大鳄。”

“而北平王,便是,其中,最大的一条。”

“与其,等他,来找我们麻烦。”

“不如,我们,主动,去找他的麻烦。”

“这,叫,敲山震虎。”

他看着众人,那依旧,有些疑虑的眼神。

他,又补充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