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 > 第472章 仿生机器人会爱上人类吗?48

第472章 仿生机器人会爱上人类吗?48(1/2)

目录

十八年。

足以让一个婴儿长大成人,也足以让一场席卷全球的战争,在无尽的消耗与毁灭中,最终走向疲惫的终点。

战争没有赢家。当硝烟渐渐散去,留下的是一片满目疮痍的世界和深刻入骨的教训。

最终在废墟之上,残存的人类势力达成了脆弱的和平协议。

这场以无数生命和文明成果为代价的战争,换来的,或许是一段相对漫长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战后的人类社会,将目光投向了星空。

官方宣布了宏大的“新月火家园”计划,旨在月球和火星建立能够自持的殖民基地,作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备份和新的摇篮。

因为地球早已伤痕累累。

大气质量因长期的战争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严重下降,灰蒙蒙的天空成为常态。

户外长时间活动对普通人的健康构成威胁,那种背起行囊徒步远行的生活方式,已渐渐成为稀罕事。

但这对于梦思行来说,并无影响。

他的身体无需担忧辐射尘。在和平的曙光降临后,他踏上了寻找故人的旅程。他去了所有可能的地方,凭借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不眠不休的奔走。

然而他找到的,大多是一座座冰冷的墓碑。

刘至浩,那位曾对邵庭抱有复杂情感、最终选择以朋友身份告别的领导者,并没能到达他计划中的A国避难所。

在迁徙途中,他所乘坐的车队遭遇了不明势力的炮火覆盖,尸骨无存。梦思行只在一片荒芜的旧公路旁,找到了一座简陋的衣冠冢。

付悦,那位干练而坚韧的女性,带着小迪成功抵达了相对安稳的东南亚。

但战后的世界病毒肆虐,一种新型的呼吸道病毒在两年后夺走了她的生命。

梦思行在热带雨林边缘的墓园里找到了她的安息之地,小迪——也就是718D,依旧静静地守在她的墓前,程序设定让他无法“死亡”,只能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梦思行无法带走他,只能留下他,或许这种等待,对小迪而言便是存在的意义。

赵越,基地的结构专家,辗转去了以中立着称的瑞士。

然而战争的后期,瑞士也未能幸免,成为了激烈争夺的战场。四年后,赵越死于一把电磁动能枪的流弹之下。

梦思行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处公墓里,找到了他的墓碑,上面覆盖着薄薄的雪。

在每一座墓前,梦思行都放上了一只与当年献给宋建元博士一样的白玫瑰。

他默默地伫立片刻,然后熟练地取出微型工具,从墓碑下方或旁边隐秘的接口处,取回了沈明当年为他们备份的存储着他们数字意识的芯片。

这些芯片冰凉地躺在他的掌心,仿佛承载着一个个逝去灵魂的最后回声。

最后,他找到了沈明。

这位数字生命领域的先驱,最终通过一些旧日关系,回到了故土华国,在一家安静但条件尚可的退休干部养老院里生活。

梦思行找到他时,沈明已经六十九岁,头发花白,身形佝偻,正拿着一个喷壶,在院子里慢悠悠地给几盆花草浇水。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他身上,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梦思行走到他面前,平静地叙述了邵庭的离世,以及刘至浩、付悦、赵越等人的命运。

他没有渲染悲伤,只是陈述事实,同时告诉沈明,他们的数字生命芯片已被他回收。

沈明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太大的波澜,只是浇水的动作慢慢停了下来。

他沉默了很久很久,目光望向远方灰蒙蒙的天空,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

沈明放下喷壶,颤巍巍地从胸前贴身的口袋里,取出了最后一枚属于他自己的数字生命芯片,递给了梦思行。

“拿去吧,思行。”沈明的声音苍老而沙哑,却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通透,“这个世界,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差不多就到这儿了。”

他看着梦思行依旧年轻的英俊脸庞,继续说道:“我们终将消亡,这是人类的宿命。但你不同……思行,你的时间还很长。也许有一天,当你想明白了你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们这些人留下的这点‘影子’,还能帮上你一点忙。”

梦思行接过那枚数字生命芯片,心中那片巨大的迷茫之海,似乎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

虽然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该去向何方。但他郑重地将所有芯片收好。

他没有在养老院多做停留。

告别了沈明,这位最后的故人,他再次转身,踏上了那条未知的路。

*

六十年,对于人类而言,是几乎一生的漫长时光,足以让文明换过几代人,让世界天翻地覆。

对于梦思行,是六千多万次精准的心跳模拟,是足迹踏遍荒芜与新生之地的漫长跋涉。

他看过哀鸿遍野的战后废墟,也看过自然重新夺回土地后山花烂漫的蓬勃生机;

他见证过新月火基地的初步建成,也目睹了地球故土在人类大规模迁徙后逐渐沉入带着颓败美感的寂静。

时间像一条没有锚点的河流,载着他无声流淌。

他成了一个真正的无所属的存在。

一个活着的传说,一个在旧世界影像资料中偶尔一闪而过的容颜不改的幽灵。

他曾以为,如此漫长的时光,足以冲刷掉所有关于过去的记忆,包括邵庭。

他刻意行走,去体验,去观察,试图用广阔的世界填满内心的“空”。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他每踏足一处邵庭曾带着向往或学识向他描述过的风景,那份记忆深处的关于邵庭描述时的语气、眼神都会变得异常清晰。

思念非但没有淡去,反而在一次次的印证和回溯中,被磨砺得更加锋利,更加刻骨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