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2)
刘振云一走,308宿舍就安静了下来。
刘青山站在宿舍中央,环顾四周。宿舍还是那个宿舍,狭小、拥挤。但他那张床,已经彻底沦陷了。
那座由几百封信件堆积而成的“信山”,将整张床堆的严严实实,不把这些信收拾整理一下,晚上是别想在这儿睡了。
“唉……”
刘青山无奈地叹了口气,脱下大衣,挽起袖子,“得,干活吧。”
除了想把晚上睡觉的地方收拾出来之外,他还打算等会儿整理完了,抽空好好看看那些编辑部来信。
说不定,这些信里就夹的有汇款单。
他之前投稿时,留的地址全都是“燕京大学中文系79级刘青山(收)”。
最近这几个月来,虽然他一篇新作都没有发表,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稿费收入了。
在这个年代,一篇爆款文章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和持久的。
那就是——转载!
只要你的文章足够好,只要它刊登在了《人民文学》、《收获》或是《光明日报》这样的顶级平台上,那么接下来,全国上下,成百上千家省级、市级、甚至县级的报纸和刊物,都会蜂拥而上地进行转载。
《乔厂长上任记》、《伤痕》、《狗日的粮食》、《人生之路》、《致橡树》、《一代人》、《回答》……
这些作品,现在正处在发酵和爆炸的阶段。
刘青山几乎可以想象,此刻在某个小县城,某个工厂的黑板报上,某个油田的内部刊物上,都可能正全文刊登着他的作品。
而按照这个年代的规矩,转载,也是要给一笔转载费用的!
虽然都不多,可能一篇转载只给个十块、八块,甚至五块、三块。
但架不住量大啊!
正如老话所说,蚊子再小也是肉。
这几百封信里,哪怕只有二三十封是转载稿费,那加起来,也是一笔极其不小的数目了!
足够他日常在燕园里横着走,顿顿下馆子吃红烧肉都吃不完。
“就是不知道,这帮编辑……讲不讲武德了。”刘青山撇了撇嘴。
这个年代,版权意识还很薄弱,白嫖转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他相信,那些正规的报刊杂志,还是会遵守行规的。
想到这里,他干劲儿更足了。
这哪里是信山?
这分明是一座宝藏啊!
他不再犹豫,说干就干。
他先把王强的下铺当成了中转站,然后像愚公移山一样,一捧一捧地将自己床上的信件,全都搬到了对面的床上。瞬间,王强的床也被淹没了。
床板光复了。
刘青山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床上,开始分拣。
这是一项极其枯燥,但又充满了开盲盒般期待感的工作。
不过刘青山还是太乐观了。他以为这活儿很快,可真动起手来,才发现这几百封信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量。他耐着性子,一封一封地看,一摞一摞地码。
等他将一床的信都整理分好类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他那张本来就没多大的书桌,此刻已经被这些信给彻底堆满了。
而他心心念念的汇款单,则根本没有来得及看。
因为他只是光看封面,通过封面上的寄件人来区分个人来信和单位来信,初步将这些信给分为两类,他还没来得及拆开信封看里面的信件。
他看着自己的书桌,此刻连个放胳膊肘的地方都没有了。
想趴在那儿写点东西,怕是都不行。
刘青山琢磨着,回头得把这些信再找个地方安置。
老是这么堆在宿舍,肯定不行。
一是不安全。
这宿舍人来人往的,不但有本宿舍的人,还有隔壁宿舍乃至同楼栋的其他宿舍人来往,这几百封信就算是丢个几封,也根本不知道。
万一再有几张汇款单,丢了怎么办?
二是实在太占地方了!
这宿舍的空间,本来就小得可怜。
四张铁架床,四张桌子,塞得满满当当。现在,他这一堆信山,几乎占据了整个宿舍将近四分之一的领土。
这不太合适。
“看来……还是得抽空,把这些玩意儿,全都拉到华侨公寓那边去,或者团结湖那边的房子。”刘青山心里盘算着。
两套房子哩,专门拿一间当储藏室足够了。
想着这些,
不经意看了眼手表,竟然都下午一点半了。
“我靠,这么快?”
他本来还打算,整理完了趁着室友没回来,睡个舒舒服服的午觉呢。
现在看来,是睡不成了。
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两点钟。
这会儿再躺下,估计刚睡着,上课铃就响了。
“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