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后劲儿起来了!(2/2)
他端起自己那碗鸡蛋多的汤,慢悠悠地吹了吹气,好整以暇地看着对方。
那眼神,似笑非笑,带着一股洞悉一切的了然。
“终于憋不住了?”
刘青山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调侃,“我就知道,你刘振云请客,必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哎!哎!话不能这么说!”
刘振云一听,立马急了,梗着脖子反驳,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青山兄,你这话就太伤我心了!我刘振云对你,那是掏心掏肺,日月可鉴!我请你吃饭,那是出于最纯粹的兄弟情谊!”
他义正言辞地摆着手,“再说了,你怎么会是鸡呢?这比喻就不对!”
“在我刘振云眼中,你!”
他一指刘青山,那股子在食堂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文人骚客劲儿又上来了。
“你!乃是潜龙在渊!不对不对……”
他猛地摇头,迅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换上了一副更加谄媚和夸张的表情。
“现在已经是飞龙在天了!是咱们华夏文坛最闪耀的那颗新星!是紫微星下凡,是文曲星转世!”
这家伙,为了点事儿,脸皮都不要了,连封建迷信都扯出来了。
“我这……我这顶多算是给天上的星宿……上点供品,上点供品!对,就是上供!”
“噗。”
刘青山被他这套星宿上供论给逗乐了,摆了摆手,“好好好,算你过关。”
他喝了口汤,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好话谁不爱听呢?
尤其还是未来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坛大佬的吹捧,这就更加令人心情愉悦,倍感成就了。
刘青山心情大好,他往椅背上一靠,双臂环胸,笑道:“行了,别在这儿拽词儿了。会说话你就多说点,赶紧的,到底什么事?再不说我可回宿舍睡午觉了。”
“嘿嘿嘿……”
刘振云一看刘青山这表情,就知道这事儿有门儿。
他赶紧趁热打铁,又是一波高强度吹捧。
“青山兄,我是真佩服你!你是不知道啊,现在外面,不,是全校!全校的同学,上到老师教授,下到咱们学生,甚至包括食堂打饭的师傅……”
他指了指窗口的方向,“都在讨论你!”
“《一代人》和《回答》就不说了,那是开宗立派!现在谁在宿舍里不朗诵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那都跟不上时代了!人家都嫌你没文化!”
“还有你的《伤痕》、《乔厂长上任记》、《狗日的粮食》……”刘振云越说越激动,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引得邻桌几个学生都侧目看来。
他干脆往前探了探身子,压低了些声音,但语气里的兴奋劲儿丝毫未减:“尤其是你那篇《乔厂长上任记》,好家伙!现在可了不得!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掰着手指头说道:“《人民文学》转载了,《人民日报》发了评论员文章,各省的党报、文艺报几乎天天都在讨论你这篇作品!我每天看报纸都能看到乔厂长这三个字。”
“现在社会上可热闹了!”
“你没看最近的报纸吗?现在的四大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天天都在民主版块讨论!不管是支持改革的,还是观望的,那架势,简直就是一场全民大辩论!有人骂乔光朴是法家,搞一言堂;更有人夸他是当代英雄,是四化建设的推土机!”
刘振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我听说,现在全国各地的厂长、书记,开会第一件事不是谈生产,而是先集体学习你的《乔厂长上任记》!听说有的工厂,工人们甚至在厂门口贴了大字报,上面就写着一行血红的大字——乔厂长,请到我们厂来上任吧!”
“还有的厂长书看完,那是痛哭流泪,说只要像乔厂长那样干,我们国家人民都希望!”
“这哪里还是小说啊?这分明就是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冲锋号!”
“社会上都说,你这一笔,写出了千百万职工的心声,呼唤培育了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敢想敢干的铁腕英雄!把那铁饭碗、大锅饭砸了个稀巴烂!”
“外面现在都把你捧上天了!”
“说这是改革文学的第一声惊雷!是伤痕文学之后文坛的又一座高峰!你,就是那个敢在体制改革上捅破天的人!”
他眼神里带着钦佩:“你这篇小说,可不仅仅是篇小说了。”
“它抓住了时代的脉搏,说出了大家心里想说的话!现在文坛上都把你这篇《乔厂长上任记》称作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是标志性的作品!”
“大家都说,这篇小说给正在摸索前行的改革事业,提供了文学上的想象力和推动力。”
刘振云最后感慨道:“现在大家见面聊天,要是不提几句乔厂长,不讨论一下企业该怎么改革,都显得落伍了!青山啊,你这篇小说,是真的写到人民心坎里去了!”
刘振云说得眉飞色舞,仿佛那些作品是他写的一样。
刘青山听的也是心情不错,这篇《乔厂长上任记》,是他前年年底写出来的。
当时投给《收获》,那边几乎是秒过,第二期就刊发了。发表之初,确实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但也仅仅只是波澜,毕竟那时大多数人还在观望,还在迷茫。
然而,这篇作品真正的力量在于其后劲,既持久又猛烈!
正如刘振云刚才所说,这部小说,是真正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甚至可以说,它比时代还快了半步!
1978年12月,那场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但政策的真正落地和全面铺开,则是在1979年。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与思想碰撞,社会各个层面在拥抱新气象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积弊与难题,改革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乔厂长上任记》所描绘的破旧立新、锐意进取的厂长形象,以及其中触及的体制痼疾和改革路径,恰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公众讨论的闸门。
这坛酿了一年的“老酒”,后劲儿终于彻底上来了!
它开始发酵,开始爆炸,它不再仅仅是一篇小说,它成了无数人宣泄情绪、寄托希望的出口!
还有就是,还真被刘振云这小子给说中了。
刘青山心里很清楚,这篇小说在日后的文学史上,那是被钉在里程碑上的存在,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流派的开山怪,那都是牛逼轰轰的存在,文坛亦然,那意味着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范式,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文学主题。
在前世,
这篇小说的原作者蒋子隆先生,就是凭借这一篇振聋发聩的檄文,一战封神,直接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大佬地位,成为改革文学浪潮中的标志性人物。
而这一世么……
刘青山看着窗外冬日的暖阳,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老蒋啊老蒋,对不住了。
你的这份泼天富贵和文坛气运,被我刘青山……稍微借走了一丢丢。
虽说有些许的歉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历史的快感。
这种掠夺他人气运、站在巨人肩膀上俯瞰时代的感觉……
啧,这滋味,想想还真是……
怪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