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信山!(2/2)
张建军推了推眼镜,他一向最稳重,此刻的语气里也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惊叹和浓浓的羡慕。
“你仔细看看,不光是读者来信。”
他指了指堆在最上面、明显更厚实也更规整的几个大信封:“那些是编辑部送过来的。有《燕京文艺》的,有《收获》的,还有你老家西北的《延河》,什么《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咱们学校的校报都来凑热闹了。喏,我们还帮你翻了翻,就怕有什么急事。”
刘青山低头,果然在自己刚刚抓起的那一沓里,看到了一个格外扎眼,印着“《当代》杂志社”抬头的信封。
寄信人那一栏,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字。
——郑秋雨。
编辑部的信,也有这么多?
“不是……这到底怎么回事?”
刘青山还是没想明白,“就算信多,也不至于……全都堆到宿舍里来吧?”
“这你就得问咱们学校传达室的人了。”
李卫东“滋溜”喝了一大口粥,烫得直哈哈气,“我们也是前几天才知道的。”
张建军接过话头,详细地解释起来,“传达室的王队长说从一个月前开始,你的信就有了。一开始一天也就七八封、十几封,他们还乐呵呵地帮你收着,在黑板上写中文系刘青山,有信。”
王强也插嘴道:“可谁知道,一个星期后,就炸了!”
他夸张地比划着:“王队长说,邮递员的麻袋,哗啦啦往外倒,一半都是给你的!一天上百封!什么黑省的、江南省的、蜀中的……把他们传达室那间小破屋子,都快给堆满了!”
“王队长就急了啊。”
李卫东笑道:“他满世界找你,可你小子人间蒸发了。他去系里问,系里老师也说你请假了。最后老王没辙了,一打听,才知道你住咱们308。”
“所以,三天前。”
张建军指了指那座“信山”,一脸的哭笑不得,“王队长直接找了个三轮车,分了两趟,把你这些宝贝……全都给你拉过来了。”
“他还放下话了。”
王强学着王队长的鲁东口音,惟妙惟肖道:“嫩可一定告诉青山同志啊,让他赶紧回来!再不回来,俺就把他剩下的信……全糊你们宿舍门上!”
“哈哈哈哈哈哈!”
宿舍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刘青山自己也乐了,他真是哭笑不得。
他完全能想象到那个画面……
太有画面感了。
笑过之后,宿舍里的气氛却微妙地安静了一瞬。
李卫东、王强和张建军,三个人,八只眼睛,全都直勾勾地盯着刘青山,那眼神……
怎么说呢,极其复杂。
有羡慕,有嫉妒,有惊叹,有佩服,最后全都汇成了一句发自肺腑的感慨。
“青山……”
李卫东放下饭盒,由衷地叹了口气,“你……是真牛逼啊。”
王强也一屁股坐回床上,看着那座“信山”,眼神发直:“妈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我咋就没有这么大的才华呢?这不科学啊!”
张建军更是感慨万千,他低声说:“咱们系,不,咱们全校的同学,凡是喜欢文学的同学,绝大多数都在为过稿而努力……”
“你看看咱们班老马。”
李卫东指了指隔壁,“一篇稿子,改了八遍,天天往《燕京文艺》跑,跑得腿都细了,编辑连个正眼都不给他。前天刚被退稿,回来蒙着被子哭了一宿。”
王强接道:“可你小子倒好,一出手就是王炸!处女座直接就登上了《人民文学》,这可是咱们文坛的执牛耳者!”
“哦对了,还有一个《收获》,这也是文坛的扛把子之一,也被你拿下了!”
“现在倒好,读者来信都用三轮车拉了……”
“这他妈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哦!”
王强挠着头,憋了半天,憋出了一句,“这待遇,我听说……好像只有当年郭、茅他们才有啊!”
刘青山被他们三个这一唱一和给搞得有些飘飘然,但更多的是一种不真实感。
他上辈子加这辈子,都没这么火过。
他估摸着看了一眼,那座“信山”,保守估计,也得有三四百封。
这就是时代的魅力啊!
要是往前十年,铁定不会有这种现象。
要是往后二十年,同样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八十年代,这是国内文艺领域的井喷辉煌岁月,在这一时期里,文艺领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同样,国内民众阅读的欲望也是最为旺盛!
说是全民阅读,丝毫不夸张!!
摇了摇头,刘青山杂乱思绪,笑道:“行了行了,别感慨了。再感慨,粥都凉了。今天我买的可都是肉包子啊!”
宿舍里的几个室友,家庭条件都一般。
这也是当下年代的现状,除了京爷、沪爷之外,其他地区的人日子都是过得紧巴巴,捉襟见肘。
肉包子、茶叶蛋。
这在当下,最起码在几个室友的眼中,丝毫不逊色于满汉全席的诱惑力。
可没曾想,
几人却是纷纷摇头,“不行!”
“凉了也得看!青山,快!快拆开看看!让我们也见识见识,这读者来信,到底都写了些啥?”
“是啊,我长这么大还没有看过读者来信呢!”
“对对对!快!拆一封看看!最好是女读者写的!看看有没有仰慕你的,给你寄照片的!”
“哈哈哈哈……”
刘青山依然摇头,抬手左手,将手腕亮了出来,“哎,都七点四十了!”
“我靠!快八点了?!”
李卫东几人瞬间不淡定了。
“八点二十上课!从这儿跑过去,还得十多分钟!”
“快快快!吃饭吃饭!”
“今天可是马教授的课,他喜欢点名,赶紧吃赶紧吃!”
几人也顾不上看信了,纷纷抢了个肉包子就往嘴里塞,烫得“嘶哈嘶哈”直跳脚。
“哎!李卫东,你别他妈全盛走了,给我留点粥底子!”
“王强你个牲口!你他妈一口一个包子啊?!”
“茶叶蛋!我的茶叶蛋!”
“建军,你手慢了,哈哈,最后一个鸡蛋是我的了!”
“卧槽,今天这肉包子真香!!!”
四个大小伙子,围着一张小破桌子,你一言我一语,嘻嘻哈哈吃的热热闹闹。
三十个肉包子、三十个茶叶蛋,还有那一大锅八宝粥,在短短十分钟内,硬是被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
“嗝……”
王强满足地打了个饱嗝,瘫在椅子上,摸着滚圆的肚子:“舒坦……太他妈舒坦了……”
李卫东和张建军也是一脸的酒足饭饱。
“青山,谢谢你的早饭啊,这是我这个月吃的最舒坦的一回了。”
“谁让你买司丹康的?”
“嘿!老张,你过河拆桥是吧?有种你下回别用!”
“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哪个意思?”
刘青山也吃的很饱,还浑身暖洋洋的,有一说一,那大包子是真不错,皮儿薄馅多,肉香十足。
最绝的还是那一锅八宝粥,里面放的料很足,香甜可口、唇齿留香。
他正暗自回味呢,听到李卫东和张建军两人这番对话,顿感有些奇怪,以他对李卫东的了解,对方不是那种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换做是张建军,他觉得才正常。
还有,
李卫东买司丹康干什么?
最近春心思动,想孔雀开屏了?
刘青山就好奇道:“怎么个情况?我看东子这头发……不像是抹了司丹康啊?”
这么一打量,他眉头不禁一挑。
“咦?”
“老张,你这头发……梳的够整齐的啊?”
“啥情况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