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中原铁火.科技定鼎(2/2)
"陈使君!敌将想跑!"柳如烟指着战场西侧,一名身披黑甲的将领正率亲卫突围。陈果立即调出"科技树"中的"追踪系统",从怀中取出一枚金属哨子吹响——这是用超声波原理制作的"追魂哨",能引导携带定位器的箭矢。只见数支闪着蓝光的箭矢划破长空,精准钉在敌将的马镫上。
战后清点战场,士兵们抬来一具黑甲尸体,胸前护心镜刻着的果然是灾盗标志。陈果从其怀中搜出一块破碎的"时空芯片",芯片上残留的代码竟与他带来的科技图谱有部分吻合。"看来灾盗余孽还没死心,他们想在这个时代复刻时空裂隙。"陈果将芯片交给柳如烟,"用你的生物实验室分析一下,看看能不能反向解锁咱们的科技树。"
当晚,许昌军工坊灯火通明。陈果在"科技石板"上绘制新的蓝图,柳如烟则带来好消息:"芯片里提取出'反物质引擎'的残缺图谱,虽然危险,但能解锁'能量护盾'技术。"张辽捧着刚铸造的"超导圆盾"走来,盾面能反射弓箭与早期火器:"使君,按照您的'文明发展路线',咱们现在该解锁'水利工程'了,许昌屯田需要更高效的灌溉系统。"
陈果点头,指向石板上的"科技树":"没错,农业是根本。公明,你去负责修建'虹吸灌溉渠',用陶瓷管道代替竹简,能减少水分蒸发。文远,你带人去勘探许昌周边的煤矿,咱们很快就能研发'蒸汽动力'了。记住,咱们不是为了争霸,而是要建立一个能让所有百姓安稳生活的秩序。"
几日后,当袁绍残部被彻底肃清,陈果站在新建成的"超导护城墙上",望着城外阡陌纵横的屯田。屯田兵们使用着改良的"曲辕犁"——犁头用百炼钢打造,犁身装有微型指南针,能确保耕地笔直。远处的"机械风车"缓缓转动,将河水提升到高处的灌溉渠,这是用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原理结合现代齿轮技术制作的。
柳如烟送来新制的"民生石板",上面记录着各项科技解锁进度:"农业科技已解锁至'杂交水稻+1',但需要找到野生稻种。医疗方面,'抗生素初代'正在培养,不过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陈果接过石板,在"能源学"分支上标记:"启动'水力发电站'项目,就建在颍水河畔,用曹操的屯田渠作为引水系统。"
此时,一名军吏呈上羽檄,却是刘备派来的使者:"刘使君听闻许都有奇技淫巧,能使粮食增产、甲胄坚固,特遣某来求购一二,愿以荆州特产相换。"陈果与柳如烟对视一眼,笑道:"告诉刘使君,科技共享可也,但需答应我等一个条件——共同维护中原安定,不得再以战火涂炭百姓。"
送走使者,陈果展开一张巨幅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记着各地的科技水平:"曹魏有冶金与机械,蜀汉有农业与生物,东吴有水运与航海。咱们的目标,是把这些科技整合起来,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天下的'文明网络'。"他指向地图中央的"许昌科技中枢",那里正源源不断地向各地输送着改良技术。
柳如烟忽然指着星空:"使君,您看那北斗星,好像比以前更亮了。"陈果抬头望去,心中却明白,那不是星辰,而是他们用科技点亮的文明之光。当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在颍水河畔轰鸣,当第一颗杂交水稻种在许昌屯田发芽,陈果知道,他们正在三国时代,走出一条通往全球统一的科技之路——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用文明的力量,让每个百姓都能在和平安稳中,耕种属于自己的未来。
演武场上,张辽正操练着装备"连发劲弩"的新兵,箭矢破空声如同雷鸣。徐晃则在调试新研发的"蒸汽投石机",巨大的弹丸能将数十丈外的土墙击得粉碎。但这些武器并非用于侵略,而是守护——守护这片土地上正在萌芽的新文明。
陈果握紧护屯印,印面的"屯田令"已与他的掌心融为一体。他知道,真正的统一不是疆域的辽阔,而是科技的共享、民生的安定。当三国的能工巧匠们在许昌军工坊里共同钻研,当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务实、孙权的开拓与现代科技碰撞融合,一个跨越时代的文明蓝图,正在中原大地上缓缓展开。而他们,正是这文明的奠基者,用科技之火,照亮通往天下大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