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沧海裂渊.宝船挽澜(2/2)
就在此时,深海的时空裂隙突然扩大,浊世泥借势形成"焚海漩涡",将宝船的"千斤锚"与航母的"拦阻索"都卷入其中。陈果看见郑和的虚影突然出现在宝船桅杆上,手中的"罗盘令"与现代海洋研究所的"洋流数据链"同步转动:"陈使君,当年某借季风下西洋,今日需借'时空海信'!让现代的'深海空间站'配合俺的'水罗盘八阵'——浪涌时,送咱们的'护粮梭'进漩涡核心!"
"公明!带先登水营去浪头,用'明式水密舱'(樟木板+现代抗压钢)稳住漩涡边缘!"陈果同时连通航母指挥室,"张舰长吗?把你们的'生态清淤机器人'开到郑和宝船的'七星锚位',按《郑和航海图》的方位释放'海息壤再生剂'——注意避开鲛人迁徙路线!"
当徐晃的水密舱在浪尖摆出"护粮阵",当清淤机器人按八卦图喷出混着鲛人泪的再生剂,郑和忽然挥剑划破海面——明代的"借潮咒"与现代的海啸预警数据在裂隙中共鸣,竟真从马里亚纳海沟涌来一股带着稻穗香的"时空海信",海水裹着柳如烟从上游投放的"生物分解酶"(郑和药草经方+现代海洋生物技术),瞬间净化了漩涡中的浊世泥与蚀时毒。
灾盗首领突然撕开战甲,将胸口的玉璧嵌入漩涡核心:"俺爹说过,海疆护的是百姓的炊烟..."玉璧爆发出强光,明代的"海运永济"符文与现代的"生态修复"程序交织,竟在裂隙中凝成一道"跨海护粮墙"。当第一只鲛人抱着修复的息壤游过护粮墙,裂隙终于开始闭合,海面的浊浪在古今交织的护粮网中渐渐平息,露出被保护下来的"南海粮脉"——明代的"护粮石锚"与现代的"海洋粮仓"在海底缠绕,竟长出带着咸水香的"跨时空稻苗"。
月升南海时,跨时空护粮队在宝船甲板燃起"生态篝火"。明代水兵用青铜锅煮着混着现代耐盐稻米的粥,科研人员则用太阳能蒸馏器制作带着郑和"西洋香料"的淡水,香气飘向裂隙两岸——那边,明代水手正教现代船员用"宝船罗盘改良版"(加装卫星定位器)辨识海流,现代工程师则给水兵演示"智能海情监测仪"的使用。
柳如烟抱着一箱新制的"海疆护粮丹"走来,丹瓶上刻着的"人鱼共生"与郑和的"舟行若飞"八字并列。"陈使君,他们说这丹药该给郑和大人,"她望向正与海洋学家讨论"古今海图对照"的郑和,罗盘令上的潮汐监测器正闪烁着达标信号,"可郑和大人说,真正的丹药该溶入每滴护着粮脉的海水里。"
陈果望着篝火中跳动的海盐火星,忽然想起郑和在裂隙闭合前塞进他手里的"时空螺号",吹响时竟传出混合着明代螺号与现代鲸歌的旋律。系统提示"时空修复度+42%",但他更在意的是灾盗首领沉入海底前抛来的"护粮鲸笛"——笛身刻着明代海兽纹,吹孔却嵌着现代声呐晶片。
"使君,下一处裂隙在两河流域。"张辽捧着一捆"郑和海运改良蓝图"走来,蓝图边缘画着的古代福船与现代远洋货轮渐渐重叠,"斥候说,那里有'全球护粮联盟'与古巴比伦苏美尔人重叠,两边都在防着'时空蝗灾'啃食'跨时空粮种库'——听说现代基因学家正和汉谟拉比的祭司吵'种子保存'的架呢。"
海风裹着稻穗香掠过宝船,陈果摸着郑和送的"护粮螺号微型雕件",忽然想起柳如烟埋下的"时空陶瓶",此刻或许正顺着洋流漂向波斯湾,载着郑和的航海图残片、灾盗首领的玉璧碎块,以及古今水手共同绘制的"护粮海图"。他望向渐晴的夜空,星子在时空裂隙的位置聚成环球状,指向西北——那是两河文明发源地,也是下一场跨时空护粮战的"文明"之地。
当第一声鲸鸣在海面响起时,跨时空护粮队已整装待发。郑和的宝船挂着"跨海护粮旗"(明代海兽纹+现代生态标),船舱的樟木筒里装着"古今固浪弹";陈果的座舰则驮着装有"汉谟拉比法典护粮篇"的木箱,箱角挂着的明代铜铃与现代海洋监测仪,在夜风中奏出不辨古今的韵律。南海浪仍在翻涌,但在他们身后,新筑的"时空护粮墙"已巍然矗立,墙身上刻着的"海疆有信,护粮无界",是六百年前的航海先驱与今日的护农卫士,共同留给时空的誓言。
浪花间,柳如烟忽然指着远处闪烁的光屑轻笑:"瞧,徐福的蓬莱稻、汉尼拔的迦太基麦、哥伦布的美洲豆、达伽马的印度米、麦哲伦的南洋粟,竟在郑和的粮库里共生了——这跨时空的粮脉,到底是把天下海疆连成了血脉。"陈果望着稻穗与麦芒、豆荚、米粒、粟穗交织的幼苗,忽然明白所谓"护粮",从来不止是守住一片海,而是让每个时空的人都懂得:当不同时代的手共同扬起一张帆,浊浪与风暴,终会成为文明共生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