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伏生志 > 第183章 荆江怒涛.云长护澜

第183章 荆江怒涛.云长护澜(2/2)

目录

张横的楼船忽然撞向护粮码头,船首的“吞水兽”雕饰撞断栈板,却被埋在水下的“槐木拒马”卡住——拒马桩头涂着现代防滑材料,混着汉末的“钉船铁蒺藜”,木刺间缠着的槐米藤瞬间缠住船底,让楼船动弹不得。现代走私船见状欲逃,却被张辽率轻骑用“汉式连弩”射穿螺旋桨,弩箭尾羽绑着的GPS定位器掉进船舱,引着现代巡逻艇破浪而来。

最危险的江心漩涡处,陈果已带着潜水小队摸到水雷群旁。透过时空裂隙的光雾,他看见对岸现代洪湖的大堤上,百姓正用汉末“筑堤木夯”配合现代推土机加固堤防,夯歌里混着《槐河护农谣》与《长江抗洪曲》的调子。当槐木探雷锥触到第一枚水雷时,江底忽然泛起槐米黄的光晕——那是“安民腰牌”与关羽的“护江铁环”产生的共振,引信上的古今符文竟开始同步闪烁。

“按北斗七星阵卸引信!”关羽的声音透过联络器传来,陈果这才想起汉末水战中“按星位破阵”的古法,与现代排爆的“能量频率匹配”不谋而合。他带着队员按七星方位站定,槐木锥同时刺入水雷符文节点,腰间的护江铁环与安民腰牌共鸣,竟将引信的爆炸能量转化为柔和的光流,汇入裂隙深处的“时空核心”。

就在最后一枚水雷被排除时,时空裂隙因能量平衡开始收缩,江底的“历史河床”与现代河道渐渐贴合。陈果看见汉末屯田兵与现代抗洪战士隔着渐窄的裂隙递工具——前者抛来编着槐叶的防汛草袋,后者掷回装着速凝剂的塑料桶,草袋绳结与桶身提手在半空相扣,竟织成一面跨时空的“护澜旗”。

“张横,你忘了当年荆州百姓送你的‘护粮粥’?”关羽单刀拄地,望着被俘的水匪首领,后者颈间还挂着半枚汉代护粮令牌,“如今裂隙对岸的百姓,仍在给你这样的人留着避雨的棚子——就像陈使君的护粮队,从不分古今敌我,只护苍生。”张横盯着关羽手中的现代抗洪纪念章,忽然扯下腰间的走私对讲机,摔进江里溅起的水花,竟带着槐米的清香。

雨势渐歇时,跨时空护粮队在江陵城头燃起“祛湿篝火”。汉末士卒用铜锅煮着混着现代午餐肉的豆粥,抗洪战士则用便携炉烤制夹着槐米的烤饼,香气飘向裂隙两岸——那边,汉末屯田兵正教现代村民用“汉式龙骨水车”灌溉被淹的麦田,现代工程师则给他们演示无人机播撒“时空麦种”。

柳如烟带着医官队回来,医袍下摆还沾着洪湖的淤泥,怀里抱着现代抗洪指挥部送的《长江防汛手册》,书页间夹着关羽题的“护澜”二字——用的是汉末隶书,却衬着现代防汛图的底纹。“陈使君,他们说这手册里的‘分洪区管理’,能和云长的‘荆江九堰’古法结合,”她翻开某页,上面画着改良后的“槐木水泥混合堤”示意图,“下次裂隙要是在黄河,说不定能用上李典的‘沉舟固堤法’和现代的‘调水调沙’!”

陈果望着江心渐渐平复的水面,护江铁环与安民腰牌的光芒在波心交融,凝成一颗悬浮的“护澜星”。系统提示“时空修复度+25%”,但他更在意的是岸边那幕——汉末水匪放下兵器,跟着现代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胡茬里沾着的既有三国的麦麸,也有现代的压缩饼干渣;关羽则握着现代孩子递来的“电子偃月刀模型”,刀刃的LED光映着他眼角的笑纹,比春秋刀光更暖。

“使君,下一处裂隙在汉中。”张辽抱着一捆“跨时空联络旗”走来,旗面绘着的汉末烽火台与现代雷达站在雨中模糊成同一轮廓,“斥候说,那里有诸葛亮当年的‘木牛流马’残阵,和现代山区的‘无人机运粮队’撞上了——两边都在抢被山火围困的粮种。”

夜风裹着槐米香掠过城头,陈果摸着护澜披风上的水龙纹,忽然想起柳如烟埋下的“时空陶罐”,此刻或许正顺着荆江而下,载着关羽的护江铁环碎片、现代抗洪的救生哨,以及两岸百姓共同写下的“护澜手札”。他望向渐晴的夜空,星子在时空裂隙的位置聚成斗柄状,指向西北——那是诸葛亮所在的方向,也是下一场跨时空护粮战的起点。

当第一声雄鸡啼鸣穿透雨雾时,跨时空护粮队已整队待发。关羽的赤兔马踏着混着现代防滑纹的古栈道,马蹄铁与槐木钉发出交错的脆响;陈果的坐骑则驮着装有“木牛流马驱动芯片”的粮箱,箱角挂着的汉末铜铃与现代定位仪,在晨风中奏出不辨古今的韵律。荆江水仍在奔涌,但在他们身后,新筑的“时空大堤”已巍然矗立,堤身上刻着的“汉江水长,护粮心一”,是千年前的屯田兵与今日的抗洪人,共同留给时空的誓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