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长安天变.护民归心(2/2)
未时初刻,长安城头的“护”字旗与“凉”字旗一同升起。马腾抱着韩遂的遗体,望着柳如烟用冰戟为西凉八部的伤兵治疗,忽然解下韩遂腰间的圣典符印,露出内衬上绣着的麦穗——那是二十年前护民阵赠粮时,韩遂母亲亲手所绣。
“某与韩老弟曾在金城立誓,要让西凉百姓‘有粮可食,有衣可穿’......”马腾声音哽咽,忽然单膝跪地,“愿率西凉八部归附护民阵,此生为百姓守住长安!”陈果扶起他,将护民令牌挂在他颈间:“韩将军用生命证明了护民之心,长安百姓会记得他。”
阎行带着铁盾营赶来,臂间新系的护民红绳在风中飘扬:“柳姑娘的冰盾术果然了得,某的铁盾营竟连半招都接不住!”柳如烟轻笑:“那是因为你留力了。不如这样,你帮我建十座冰窖储粮,我教你的士兵练‘冰棱穿刺’?”
第五节 关中新政
申时正,护民阵在长安设立临时帅帐。陆逊展开《关中水利图》:“龙首渠故道可修复,配合柳姑娘的冰系灵力,能让万亩旱地变良田。”贾诩摇着羽扇补充:“圣典的‘血魂矿’可提炼精铁,正好用于锻造护民农具。”
陈果望着街道上忙碌的士兵,转头对马腾说:“当年家严在长安埋下的‘护民粮仓’,或许能解燃眉之急。”马腾点头,亲自带人挖掘,却在粮仓深处发现一具骸骨——正是陈果父亲当年的副将,手中仍紧攥着护民军旗。
“陈伯父......”马超红着眼眶捡起军旗,忽然指向骸骨腰间的玉佩,与陈果怀中玉佩严丝合缝。柳如烟冰戟轻点地面,凝结出冰晶墓碑:“待战事结束,我们将他葬在麦田里,让他看看护民阵的成果。”
第六节 星火普照
酉时三刻,陈果站在长安城头,望着百姓们用圣典的祭坛石磨碾麦粉,用邪器碎片缝制衣物。柳如烟冰戟划出清凉的风,为劳作的人们送去阵阵寒意:“根据斥候回报,圣典余孽已逃往益州,刘璋的‘东州兵’似乎在暗中接应。”
“刘璋虽暗弱,但其麾下张任、严颜皆为义士。”郭嘉算筹轻点地图,“某已修书一封,托阎行将军送去。”陈果点头,目光投向益州方向:“护民阵从汝南到长安,走了整整两年。但只要能让百姓不再受血祭之苦,便是走十年、二十年,也值得。”
马腾望着远处新插的麦穗,忽然想起韩遂的遗言:“民心所向,便是天命所归。”他转头对陈果说:“某曾以为,乱世中枪尖比稻穗更重要。如今才知,让百姓能安心种稻的枪尖,才是真正的利器。”
夜风卷起护民阵的旗帜,将“护”字金粉吹向益州。陈果知道,前方还有刘璋的东州兵,还有圣典的残余势力,但他看着身边的马腾、阎行,看着柳如烟为孩童们堆起的冰人,心中信念愈发坚定——这一路的战火与鲜血,终将换来黎民百姓的安稳梦乡。而护民阵的火种,也将在每一寸被解放的土地上,长成遮风挡雨的麦田,永远守护着人间的炊烟与欢笑。
“传令下去,”陈果的声音混着麦香,“明日开仓放粮,重建长安。至于益州......”他握紧寒蝉戟,戟尖的麦穗纹章映着晚霞,“等百姓吃饱了饭,咱们再去会会刘璋。毕竟——”
“护民阵的刀枪,永远为百姓而挥。”柳如烟接口道,冰戟在城墙上刻下新的行军路线。远处,孩童们追着金粉奔跑,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长安城里久久回荡。这是战火后的第一个黄昏,却已让人看见,黎明的曙光,正在不远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