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2/2)
政商合作,这种事只要操作好,就是双赢的局面,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双赢的局面。
别看后世的社会新闻很多,但成功的合作更多,只是成功的合作没有冲突矛盾,不值当报道罢了。
就目前来说,还没人敢对云煦泽阳奉阴违。
李浩成再次表忠心。
......
云煦泽不想再引起轰动,这次前往南夷岛,他并未提前通知祝云平等人。
等他坐船到南夷岛时,码头的各个泊位已经停满了船,都在乖乖等着市舶司的检查。
后面的船因为排队时间长,有些在隔船闲聊,你一言我一语倒是热闹。
显然都已经习惯了市舶司的存在。
小福子看着前面满当当的船,道:“殿下,要不要派人通知前面的船让出位置?”
云煦泽指了指最右边的泊位:“那里船少,去那边。”
小福子顺势看去,这才发现比起这边挤得满满当当的泊位,最右边的泊位船少得可怜,压根不需要排队就可以上岸。
小福子连忙吩咐船夫把船开向那边。
祝云凌疑惑道:“那边船那么少,这些人为什么不过去,难不成都眼瞎了?”
云煦泽道:“等过去就清楚了。”
没一会儿,云煦泽坐的船就停进了那个泊位,很快便发现这里没有市舶司的官吏检查,只有几个杂役守在码头。
看到云煦泽等人下船,本来没太在意,在看到祝云凌等人身上的甲胄后,突然一凛,身子下意识站直,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小人见过大人。”
能带着甲士出行的人可不多,他们只是市舶司的杂役,什么人都惹不起。
他们倒是没猜到云煦泽的身份,只知道他身份不低。
云煦泽问道:“为何这里没有官吏检查?”
杂役道:“回大人,来南夷岛的不只有商贾,还有来南夷岛游玩的百姓,每日都有大量的船队等候检查,为了不让百姓排太长时间队,市舶使便将这个泊位单独划出来,这里停的船不需要检查,但也不能携带货物上岛。凡是有意假借这个泊位逃脱关税之人,都要被罚三倍关税。”
云煦泽听言,眼中浮现欣赏之色。
懂得灵活处理问题,霍幼云果然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带着众人上了岛,云煦泽便看到了和以往不一样的南夷岛。
“郎君,租车吗?我们这里很实惠,若是能签订书契,约定今后只租我们的车,可以给您打八折。”
“郎君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饿了吧,刚出锅的包子,还热乎呢,一文钱一个,买十个还送您一个,您带着这么多护卫,多买些能省不少。”
“在下对南夷岛三郡了如指掌,哪里风景好,哪里的集市东西齐全,在下全都知道,只需要一钱银子,在下便能带着郎君娘子们逛个畅快,省得在无聊的地方浪费时间。”
云煦泽听着周边或叫卖或推销自己的声音,一时间有些恍惚,南夷岛的码头竟然热闹到这种地步了?
除了码头口那条路被留出来,道路两旁都占满了人,有人在揽客,有人在叫卖,还有人在推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热情洋溢,脸色红润,这样的场景在后世很常见,但这里却不常见。
云煦泽看着面前这一幕幕,心里有些欣慰,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看见这种场景吗。
每个人自食其力,找到自己的定位,都有事情做,都能靠自己的能力吃饱喝足。
“下官拜见王爷。”
正在愣神间,耳边响起霍幼云的声音。
云煦泽扭头看去,将近一年没见,霍幼云身上多了一种雷厉风行的干练。
“五娘子怎么知道本王来了?”
这里的人太多,按理说不容易被人发现。
霍幼云指指祝云凌等人:“下官只是看到甲士,便想过来看看。”
随着市舶司走上正轨,霍幼云已经不需要时刻在码头盯着,市舶司已经再次扩充,最初跟着她的乌白等人已经成为她的左膀右臂,霍幼云就不需要亲力亲为。
她今日只是一时兴起来码头检查,本意是督促市舶司官吏,莫要偷奸耍滑,没成想看到了云煦泽。
也是巧了。
云煦泽扭头看向祝云凌,觉得自己方才那问话有些蠢,果断转移话题道:“既然碰到了,那便陪本王走一走,说一说市舶司这段时间的情况。”
“诺。”
霍幼云便随着云煦泽朝零阳郡走去。
“从朝廷下令鼓励出海以来,来南夷岛的船队越来越多,虽然有些是为了出海,但他们从海外带回来的货物都会选择在南夷岛交易,如此一来,市舶司收取的关税每月都在增加。”
“尤其是有人因为出海一跃成为富户后,更是吸引了一批人出海,哪怕郡衙一再强调出海很危险,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
“市舶司每月的账簿都整理成册,下官本想上交王爷检查,不成想王爷来了南夷岛。”
云煦泽道:“账簿的事一会儿再说。本王记得南夷岛在修建县城,进度如何了?”
霍幼云道:“此事是郡衙负责,下官并不了解,只是听说已经完工了几座县城,但因为南夷岛上部落众多,为了方便管理,规划的县城也比寻常郡城多,所以并未全部完工。”
主要是百姓太多了,如今岛上有一百多万百姓,而他们又分散成各个部落,为了管理好各部落,县城确实不能少。
祝云平等人看到了商机,郡城那些商铺和住宅卖出了天价,他们为了能加郡衙收入,便开始打县城的注意,县城之所以建得慢,也是因为他们想要照搬郡城,想要建得漂亮吸引人,自然需要多花费些功夫。
所以,不管是为了管理好各部落,还是增加郡衙收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县城名额。
云煦泽把此事全权交给祝云平三人,便没打算更改他们的规划。
离开码头一段距离后,云煦泽看到了南夷岛修建的官路,平整宽敞,修好了这么长时间,上面也没有坑坑洼洼的破坏现象,显然这官路修得很好。
霍幼云对南夷岛的其他事并不是太了解,云煦泽便继续和她聊市舶司的事,道:“市舶司已经成立一年,五娘子觉得有何需要改革的地方?”
霍幼云道:“码头需要扩建!这一年来,每月的关税都在增加,而且还不是小数目,下官也和商税监商讨过,商税同样也在增加,这说明来南夷岛的船队在日益增加。如今码头就已经不太够用,船队需要用好几个时辰来排队,浪费时间且容易引起动乱。”
云煦泽颔首:“本王会让郡衙安排此事。还有吗?”
他刚从码头那边过来,自然知道那边有多拥挤,这种情况确实很容易出事,码头扩建势在必行。
霍幼云摇头:“暂时没有了。”
云煦泽道:“本王方才已经看到码头的情况,五娘子把市舶司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特意留出来一个泊位给来南夷岛游玩的百姓,这一点做得很好。”
霍幼云拱手:“下官只是落实王爷的吩咐。”
云煦泽摆手:“不必谦虚,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本王一向赏罚分明。”
“五娘子想必也知道朝廷支持女子为官的事,今后五娘子不会是大康唯一的女官员,也不会仅仅止步于这个秩俸三百石的小官,好好当差便是。”
霍幼云肉眼可见地激动些许:“多些王爷赏识。”
她之前还真以为自己就在市舶使这个位置上干到致仕呢,虽然朝廷有了政策,但这种政策什么时候落实到地方郡县还是未知数。
现在云煦泽的话相当于给她吃了定心丸。
云煦泽笑笑,又提醒一句:“五娘子无事时可以多了解南夷岛的情况,你虽掌管市舶司,但毕竟要和郡衙官吏打交道,有些事情还是要了解的。”
这话几乎是明示了。
霍幼云压抑着欢呼雀跃的心情,沉声道:“诺。”
两人一路闲谈,这一路走到零阳郡城倒也没有多累。
守城门的郡兵看到祝云凌等人,神色一凛,握刀道:“尔等是何人?”
霍幼云取出印章,出声道:“本官是市舶使,这些人是王府亲兵,有事寻祝郡守。”
也不知云煦泽想不想暴露身份,霍幼云主动替他遮掩。
郡兵自然认识霍幼云,微微松了口气:“卑职冒犯,请大人见谅。”
“尔等尽忠职守,无须多礼。”
经过了城门口那一关,云煦泽才开口道:“朱隆把郡兵训练得极好。”
方才那气势可不是一般郡兵能有的。
最重要的是守城门的只有几个郡兵,他们这边却有十几人,如此差距下他们都敢出声质问,可见并非担不起事之人。
霍幼云道:“朱都尉深谙练兵之道,每隔几个月便会组织三郡郡兵大比武,以此来激励郡兵。”
云煦泽笑道:“这办法很好。”
......
零阳郡衙
祝云平没有想到云煦泽会突然来南夷岛,在郡衙见到云煦泽都愣了一会儿。
霍幼云笑道:“看来祝郡守也不知王爷来南夷岛。”
祝云平回神,连忙起身给云煦泽见礼:“殿下可是有要事吩咐?”
云煦泽摇头:“并无要事,只是想到许久不曾来南夷岛,便想着来看看。”
从收服南夷岛到开发,云煦泽这是第二次来,高平百姓都比他来得勤。
“听说南夷岛吸引了很多百姓前来游玩?”
祝云平道:“正是。也不知如何传出消息,说是南夷岛山清水秀,有众多好看的风景,高平百姓得王爷恩惠,家境越来越好,便有闲情逸致到南夷岛游玩。”
云煦泽道:“这倒是宣传南夷岛的好手段,郡衙可以派人在南夷岛寻常些特别的景色,人为布置一番,用来吸引百姓来南夷岛游玩,也算是为南夷岛增加人气了。”
祝云平感叹云煦泽脑子好使,这么快就想到了怎么利用此事,道:“下官遵命。”
云煦泽又说起神医比赛的事,道:“南夷岛来往的人比高平多得多,你们三郡也张贴告示,把举办比赛的事宣扬出去,最好多吸引些大夫来高平。”
祝云平问道:“殿下此举是为了医馆?”
“不错。如今医馆都在修建中,但坐馆大夫并不够用,只能另寻他法。而且那些从书院毕业的医学生,只读了两年医书,难免手忙脚乱,若是能有有经验的大夫带带他们,也能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殿下用心良苦,是百姓之福。”
云煦泽道:“莫说这些。尽快把种植药材的药园选出来,早些种植也能早些收成,今后高平和南夷岛几十家医馆都需要南夷岛供给药材,可不能出岔子。”
祝云平道:“下官已经和另外两位郡守商议过此事,我们决定建三处药园,分别在三郡之内,如此一来,即便一处药园出了问题,另外两处也不会受到影响。”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谁都懂。
“就按你们说得做。”
说完,云煦泽又问道:“县城的事进度如何?”
说起这个,祝云平难免有些眉飞色舞:“南夷岛已经有众多世家入驻,那些县城刚修好,里面的商铺便卖出去八成,剩下那些没完工的县城,其中一部分商铺也被预订出去。”
祝云平这段时间可算是享受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那些世家商贾完全是上赶着给祝云平送钱。
这就是地皮的价值。
整个南夷岛都是云煦泽的,只有官府有资格修建商铺和住宅,那些外来人想要在南夷岛有住处,要么住在部落里,要么租买郡城或者县城的房子。
而南夷岛各部落房子都是他们为自己修建的,住在部落里就意味着要和百姓住在一起,很多人都受不了这一点。
也让众多人对城里的房子十分向往。
云煦泽笑道:“看来郡衙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银子。”
祝云平并未隐瞒,道:“仅凭这些收入便能支撑修路所需要的花费。之前都是依赖市舶司的关税,得感谢市舶使才是。”
霍幼云道:“下官也是听命行事。”
关税只有云煦泽有资格调动,虽然他去了洛京多半年,但霍幼云一直按照他的吩咐,把关税用于修路。
云煦泽道:“你们二人能同心协作,本王很欣慰。”
市舶司负责码头,明面上和郡衙没有接触,但实际上很多事情需要郡衙配合,若是发生动乱,还需要郡兵介入。
市舶司看似独立,却离不开郡衙的支持。
祝云平道:“殿下,前段时间洛京来人学习木棉的种植之法,南夷岛去年收成的木棉已经消耗一空,今年可要多种些木棉?”
去年木棉可是让南夷岛百姓赚了不少银子,官府给出的收购价格很是可观。
今年有不少种粮食的部落想要种木棉,因为之前各部落种什么都是由官府做主,所以他们想改种木棉,得和官府打招呼。
云煦泽道:“去年因为是第一年,所以才强制百姓种木棉,如今木棉和粮食的收成和收益,百姓们都已经清楚,今后他们想种什么都可以,都有他们自己决定。”
“不过,本王规定种甘薯的那块地不能动。”
他没空等百姓自己接受新事物,所以现在还是得强制种甘薯,等他们看到甘薯的产量,第二年就不用强制了。
就像现在的木棉一样。
祝云平道:“下官谨记。有件事忘了告诉王爷,南夷岛上发现一座铁矿,预计可以开采上百年。”
“上百年?”
这已经可以算是大铁矿,虽然仍然比不上那两位皇叔封地的规模,但足以支持封地自给自足。
云煦泽道:“可有组织百姓开采?”
祝云平道:“因为当时王爷在洛京,下官请示蒋长史后,便做主组织百姓开采,开采出来的铁矿皆运往军器司锻造储存。”
云煦泽颔首:“你们做得很好。”
既然发现铁矿,就得尽快开采。
祝云平把这段时间南夷岛的变化,尽可能详细地禀报给云煦泽。
霍幼云就在一旁查漏补缺,提醒祝云平可能遗忘的事。
三人在办公房内谈了一两个时辰才谈完,随后祝云平找了一家酒楼,请云煦泽和霍幼云用饭。
云煦泽打量雅间的摆设,问道:“这是哪家开的?”
这装潢可不像是一般家族,而且这是一家三层酒楼,郡城的商铺一个比一个贵,有钱买下商铺,还装得如此清雅奢华,绝非一般家族能做到。
祝云平道:“洛京沈家。”
云煦泽惊讶了:“沈家竟然也有酒楼生意?”
沈家掌管大理寺,云煦泽只知他们家族子弟个个熟读律法,家风极好,倒是没了解过他们家族产业。
霍幼云笑道:“世家向来是什么赚钱做什么,从不会拘泥于一种产业。”
连郁仓霍家都是如此,更别说洛京的那些大家族了。
云煦泽听言觉得也对,他名下产业的种类也不少,如今已经涉及衣服,将来未必不会和酒楼抢生意。
他记得一些后世比较好吃的美食做法,等哪日有兴趣了,可以试着做出来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