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2)
这是前世血一般的教训!
永昭帝点点头:“这是小事,朕会吩咐少府为军器司增添官吏。”
他说完,笑道:“十郎若是去三府九寺转一转,是不是三府九寺也要改?”
云煦泽道:“儿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朕自是知道十郎没有私心。”
云煦泽在永昭帝这里的信用极好,因为他从没牟过私利,所思所想皆是为国为民。
永昭帝把云煦泽留在洛京本是想增进父子感情,但越相处他越觉得云煦泽是个很合格的继承人。
仁政爱民有能力,云煦泽已经具备了储君该有的特点。
......
文山坊,章府
今日朝议进行的时间太长,章华纬出了宫后正好回府用午饭。
饭桌上,章华纬道:“谨王当真是才华盖世,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有了这样的想法?”
章华纬把钱庄的事告诉家人。
钱庄的事虽然只有他们这些大臣知道,但过不了多久就会传开,如今告诉家人倒也无妨。
章丰钊作为最了解云煦泽的人,对此并不意外,道:“王爷总是有很多精妙的想法。”
章慕娆对钱庄很感兴趣,道:“等钱庄成立,今后出府只需要带银票就行了?”
章华纬摇头:“银票只是给出远门的人方便,平日里又不能当银子用。”
他们目前还在愁怎么让银票难以仿制,百姓们怎么可能放心把一张纸当银子用,万一被骗了怎么办?
章慕娆却看得更远:“等百姓们习惯了银票的存在,自然就能当银子用,最开始的时候银子不也没用?”
这话倒是不假。
在前朝的时候,货币只有金子和铜钱,银子并没有货币价值,甚至银的价格还不如铜高。
银子也是后来慢慢发展而成货币,甚至成了不可或缺的货币。
万事皆有可能。
章丰钊笑眯眯夸赞道:“还是囡囡想得远,你阿爷不如你。”
章华纬脸色一黑:“儿只是着眼于当下。”
想要银票能和银子一样用于交易,没个十年八年是不可能的,就这还是往少了说。
章慕娆笑得得意,嘴里假惺惺为章华纬着想:“阿翁要为阿爷留些面子。”
章华纬脸色更黑了。
侯氏抿嘴笑了笑。
有章慕娆在,他们家从不缺少乐趣。
只有章六郎在认真用饭,脑中想着方才读到一半的书。
用完午饭,侯氏提起蜂窝煤的事,感叹道:“怪不得人人都夸王爷会赚钱,看了蜂窝煤工坊的账簿,我才知道王爷有多会赚钱。”
侯氏主持家中中馈,章府所有产业都由她管理,她每月都会查账,蜂窝煤工坊是章府的新产业。
由章丰钊和云煦泽商议而成。
按照当初的协定,蜂窝煤工坊的收益,王府占六成,章府占两成,章慕娆占两成。
因为章慕娆还没出阁,她的两成也暂时归侯氏管理。
仅仅只是四成的收益,便已经超过章府其他商铺的收益。
而且这还是初期收益,肉眼可见,蜂窝煤会在入冬后的几个月大赚特赚,蜂窝煤廉价得普通百姓都能买,薄利多销,一点点累积起来,利益同样大得吓人。
章华纬皱眉道:“我们占了大便宜,不如再和王爷重新商议分成?”
他不是占人便宜的性子。
章丰钊摆手:“已经定了,王爷就不会更改,府里为此事出人出力,也不算占便宜。”
章慕娆道:“我才是真正占便宜的人。”
她既没出人出力,也没出钱出主意,完全是躺着就把钱赚了。
侯氏搂着她笑道:“还是我们囡囡有福气,还没出阁,嫁妆已经多到吓人。”
章丰钊也笑道:“囡囡可不算占便宜,你帮王爷改良了水车,他一直想谢你,只是没找到机会。”
由朝廷大力推行,大康各郡都已经换上改良版水车,远比之前的水车好用,百姓们可是感恩戴德得很。
章慕娆立下大功,但因为身份特殊,她一直深藏功与名。
说实话,章慕娆一开始没想过滑轮组这么有用,改良版水车推行后,她还偷偷打听过百姓对水车的评价。
得知自己弄出来的东西能惠及大康百姓,章慕娆心里有种满足感,那是她之前捣鼓那些小玩意儿所不曾有的。
她倒不觉得自己有多大功劳,反而要多谢云煦泽让她参与进去,分享这份荣誉感。
......
利丰楼
云煦泽摸着面前光滑柔软的棉衣,问道:“试过了吗?保暖效果如何?”
单鸿晖看着棉衣双眼发光,仿佛眼前是什么稀世珍宝,道:“试过了,如今十一月的天气,穿上棉衣很暖和,甚至还有些热,完全可以抵御严寒,比裘衣更有用。”
大康的木棉还只是小范围种植,多是用于观赏,或者用于制作棉被,因为数量少,这时代还没有棉衣。
从计划大面积种植木棉开始,云煦泽除了想到棉布,棉衣自然也不会放过。
南方同样用不到棉衣,这东西只要在北方有销路。
云煦泽问道:“成本如何?”
单鸿晖道:“原材料就是木棉,从木棉到棉布再到棉衣,高平那边的工坊可以直接完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成本,一件棉衣的成本大概在二三十文左右,但质量很好,花样也很漂亮,便是卖一两银子也有人要。”
“王爷,这可是暴利啊。”
卖棉布肯定没有棉衣赚钱。
云煦泽沉吟道:“把棉衣分成几个价位,最贵的自然是最漂亮的,最便宜的可以不用花样,直接用棉布制成棉衣,价格就定在五十文。”
单鸿晖疑惑道:“王爷,染色弄花样虽然麻烦了些,但相比起赚的银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您所说的最廉价的那种,反而是最不值的。”
换句话说就是性价比低。
若是一般人,单鸿晖觉得他是为了节省成本本末倒置,但他觉得云煦泽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云煦泽当然明白这一点。
他看向单鸿晖,道:“大郎,你是本王的人,本王是大康的亲王,总要为百姓着想。”
“五十文的棉衣对我们来说不值得,但对于百姓来说,却可能救他们一命。开门做生意,总要有良善之心。”
在后世,一旦发生天灾人祸,著名企业都会捐款。
不仅仅因为捐款可以减税,更因为那些出名的企业都得到过国家扶持,他们有责任回报社会。
同样地,利丰楼的生意能做得红火,依赖于云煦泽的身份,他也有责任照顾百姓。
煤炉是第一步,棉衣是第二步。
单鸿晖听言心里一颤,恭声道:“王爷心善,小人谨记。”
对于云煦泽的仁爱,有人觉得他是真心,也有人觉得他在伪装,故意博好名声。
只有云煦泽身边的人才真的明白他是真的心系百姓。
云煦泽道:“让高平那边不用再售卖棉布,统一把棉布运来洛京,你去买下一间成衣坊,专门制作棉衣,多制作些廉价棉衣。”
还是那句话,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他还是喜欢赚钱,但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他会多帮一帮底层百姓。
“对了,女眷们多数都会女红,成衣坊招人时,只要妇人,最好招那些家庭贫困的妇人。”
单鸿晖应声:“小人一直谨记王爷的命令,工坊招募的皆是家境贫寒之人。”
利丰楼经营众多生意,自然也有工坊,里面的工人都是按照云煦泽所说,招募家庭贫寒之人。
洛京应该是贫富差距最大的城池,这里聚集了最富有的一群人,却也有勉强维持生活的底层百姓。
洛京外城最外围便是棚户区,聚集了最穷的一群人。
他们是洛京百姓,能在洛京户籍上找到他们的名字,但过得还不如地方郡县的普通百姓。
从古到今,从不缺一门心思往国都挤的人,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
得了云煦泽吩咐的单鸿晖,立刻派人去调查洛京外城成衣坊的消息。
他们不需要担心生意好不好,因为现如今还没人卖棉衣,再加上云煦泽把棉衣的主要客户定位成底层百姓,更是不需要什么好位置。
因此单鸿晖直接在外城选位置,最起码比内城的商铺便宜。
选了三日,总算和一家成衣坊达成协议,买下了这家成衣坊,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从高平运来的棉布就在利丰楼仓库,随时可以运到成衣坊来。
如今万事俱备,只差工人。
单鸿晖买下成衣坊的次日,就带着几个人到棚户区招收工人。
这里的房子多是土胚房,有的房子土墙坑坑洼洼的,不是这儿缺一块,就是那儿有个坑,破烂得简直不像洛京该有的环境。
单鸿晖已经来过几次,每次来都会招走很多百姓,利丰楼名下工坊的待遇好,也不压榨百姓,在利丰楼做工的百姓就没有不夸利丰楼的。
他们知道利丰楼是云煦泽的产业,这份夸赞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云煦泽身上。
在云煦泽不知道的时候,他已经收拢了一个坊的民心。
这里有几百户人家,不可能全由坊正管理,因此大康又在坊正之下设置了里长,平日里就由里长管理他负责的百姓。
这里的几个里长都认识单鸿晖,见到单鸿晖又来了,脸上扬起热情的笑容:“单掌柜,是不是又要招收伙计?”
他们这些里长的子侄都在利丰楼的工坊做工,而且正是因为单鸿晖,棚户区百姓的生活才能好过一些。
百姓日子好过,里长平时安排徭役时百姓也会更配合些。
因为这种种,这几个里长对单鸿晖很是感激,单鸿晖来此招收工人有他们配合,也能更轻松些。
单鸿晖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是啊,新买下了一家成衣坊,需要女红好的妇人,先招收一百人,如果人手不够,我今后再来。”
一百人,就相当于解决一百户人家的生计问题。
“只要妇人?”
单鸿晖点头:“对,只要妇人,女红要好,做成的衣服是要卖出去的,让客户嫌弃可不行。”
“对了,之前已经有人在利丰楼做工的人家就不要选了。”
这里的人都很困难,总要给其他人机会。
里长笑道:“单掌柜放心,我们都知道你的规矩。”
“我们这就把符合要求的人叫过来,您亲自选一选。”
避免里长暗箱操作,最后选人的步骤都是单鸿晖亲自负责。
就目前来看,这几个里长还是良善之人。
这些里长都是从坊间选出来的,他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然也不会想方设法把自家子侄安排到利丰楼做工。
他们是最了解坊间百姓的人,没一会儿他们就选出的合适之人,开始挨家挨户地通知。
一炷香后,将近两百妇人站在单鸿晖面前,她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如今已是入冬,但她们依旧穿着单薄的衣服,露在外面的双手已经冻得通红。
已经看惯了的场景,单鸿晖还是忍不住暗叹口气。
单鸿晖让人把准备好的针线和小块棉布拿出来,道:“每个人用这块布做样东西,想做什么都可以,我只看你们手艺如何,女红最好的一百人就可以跟我走。”
说完顿了下,补充道:“不论能不能入选,这块布都归你们了。”
听到这话,这些妇人脸上浮现一抹喜色。
这块布虽然不大,但看起来布料不错,可以给孩子做双手套,或者做成钱袋。
再不济也能留着打补丁,但这么好的布料,她们不太舍得打补丁。
在妇人们做女红的时候,几个里长正在陪单鸿晖聊天。
“单掌柜,听说洛京有名的成衣铺都是那些大家族的,您这时候做成衣,会不会有些冒险?”
他们担心最后成衣铺做不下去,这些工人会再次没了生计。
单鸿晖淡淡道:“几位放心便是,王爷想做的事就没做不成的。”
几人一听这是云煦泽的主意,立刻转换了口风。
“王爷英明神武,肯定能心想事成。”
“王爷心善,多亏了王爷弄出来煤炉和蜂窝煤,我们这个冬天才能过好,老天爷肯定会站在王爷这边。”
“......”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表情有些诡异的满足,仿佛只是提起云煦泽就能让他们荣幸。
云煦泽在这里有这么大的名声,还多亏了单鸿晖,他每次来这里都会让人知道这是云煦泽的吩咐。
虽然这里只是棚户区,那些世家们没有一个人会把目光放在这里,甚至连这里的坊正都把事务丢给里长,根本不想管这里。
但这些人都是大康百姓,他们同样代表着大康。
单鸿晖知道云煦泽心系百姓,他不希望云煦泽的苦心没人知道,所以一直致力于帮他宣传。
这些妇人都是做女红的好手,一小块布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没一会儿就完成了。
单鸿晖特意待了利丰楼的裁缝,由他们选出女红最好的一百人。
这几人都是老师傅,只需要看一眼便知道水平如何,没费多少功夫,一百人就选出来,这些人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按照标准来说,都是合格的。
单鸿晖道:“这次先招收一百人,等今后再招收,先从你们剩下的人选。”
听到这话,有些失望的妇人心中多了一份期待。
随后看向被选中的妇人,道:“你们跟我走,先去认认地方,今后就是你们做工的地方。”
说完,单鸿晖就带着一百个妇人离开了这个棚户区。
几个里长把他们送出坊门,感叹道::“单掌柜真是好人,因为他,我们这里已经有一半的人家能吃饱饭,逢年过节还能买件新衣服。”
另一个人纠正道:“单掌柜只是听命办事,真正对我们有大恩的是谨王殿下。”
“对,多亏了王爷。”
“我们这家家户户都给王爷立了长生牌位,希望王爷可以长命百岁。”
“呸!百岁算什么,王爷这样的好人该万岁才对。”
“嘘!”
听到这话,其他人连忙捂住他的嘴:“这种话放在心里就好了,别说出来,你死不要紧,不要给王爷添乱。”
嘴快的那人连忙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