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2)
朝廷有实权的要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家世,才能和运气缺一不可。
就像她阿爷,就是因为运气比较差,在丞相之争中输给何维良。
但更多的人都是因为家世不够才无法更进一步。
许娘子出身许家,这个大康最大的家族之一,她怎么甘心自己的儿子因为家世输给其他人。
章慕娆看着许娘子脸色变幻不停,道:“舅甥总比不上父女关系亲近,许娘子应该知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
此事无关人品,完全是因为亲疏远近,许峻齐会有自己的子嗣,他肯定会更偏向自己的子嗣。
但许娘子如果此时入仕,就能得到许家的支持,甚至可以明说,许娘子有多大能力,许长珩就能把她扶到多高的位置。
许娘子苦笑一声,她自认为是个安于现状之人,她很容易满足,妇人们聚在一起时总会比较自家夫婿或者子嗣,但许娘子从不在意这些。
但她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俗人,虽然两个小郎君还小,但她需得提前为他们打算。
若是以往,她会尽力维持和兄长的关系,但现在显然有了另一个选择。
只是这个选择会打破她以往安静的生活。
愿不愿意为了子嗣改变自己未来的路。
这便是她要做出的选择。
至于家中琐事,已经不是干扰她的因素。
云煦泽看出来许娘子一时半会儿做不出选择,道:“许娘子可以好好想想,若是做出选择,可以让人告知本王。”
等他们离开,吴大郎握住许娘子的手,愧疚道:“都怪我无能,害娘子为难。”
若他有能力,许娘子就不用入朝为官。
许娘子回握住他的手,故意开玩笑道:“妾身若是入仕,可能会像阿爷和二弟他们那么忙,家中之事和小郎君们可就交给郎君了,郎君会不会觉得烦躁?”
吴大郎沉声道:“娘子是为了这个家忙碌,我若是不耐烦岂不是有些不知好歹?”
许娘子扬唇笑了笑。
吴大郎是许长珩为许娘子选的,当初嫁人前,许长珩就告诉许娘子,吴大郎虽然能力平庸,但他身上有很多男子都没有的优点。
那就是懂得感恩!
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甚至有些男人把夫人的帮助当做耻辱,好处全盘接受,等得势后就换一副嘴脸。
......
马车上
方才许娘子的表情,已经说明两个儿子在她心中的地位很重要,她答应是迟早的事。
云煦泽没再和章慕娆谈许娘子,说起梁王找他帮忙的事,还有那位冯娘子的言论。
章慕娆道:“冯娘子说得其实没错,各家族虽然同意女郎入太学,但并不代表他们会在朝中支持她们,更何况各官署的官吏多的是,他们的心思如何,谁也不知道。”
“如何和同僚相处,终究靠她们自己。”
“把她们外放到地方郡县,确实能避免很多麻烦。”
首先,地方郡县的官吏都知道她们是下来镀金的,不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影响,这样就能减轻地方官吏的抵触。
其次,大世家天然对小家族有震慑作用,这些出身显赫的女郎哪怕是女子,那也是世家嫡系,不是地方官吏能惹得起的。
基于这两点,只要这些女郎中有真有能力的人,她们总能做出一番功绩。
至于没能力的,那就只能被淘汰了。
云煦泽推行女子为官,只是想给女子一个机会,并非要给女子多大的优待。
云煦泽看向章慕娆,见她想明白其中关键,笑道:“小娘子今后可以给本王当议郎。”
章慕娆对政治还是很敏感的,考虑事情也很全面。
章慕娆眨眨眼睛,并没退缩:“王爷不怕小女子泄露机密就好。”
议郎职位不算高,但位置很重要。
“本王自是相信小娘子。”
“那就多谢王爷信任了。”
两人这段日子经常待在一起,关系比之前近了不少,像朋友一般打趣开玩笑已经是常态。
章慕娆很活泼灵动,她从一开始就对云煦泽没有多少敬畏之心,这也是他们能这般相处的原因。
离开吴家后,云煦泽没有立刻送章慕娆回府,而是带着她去平福街逛了逛,顺便去看了看平福街的利丰楼。
章慕娆听闻云煦泽一次也没来过,笑道:“连小女子都来过几次了,王爷竟然没来过。”
云煦泽道:“利丰楼归单鸿晖负责,本王相信他。”
章慕娆歪头看他:“王爷在高平是不是也这样放权?”
云煦泽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本王若是事事操心,一天十二个时辰怕是都不够用。琐事交给管理。”
章慕娆问他:“高平只是一郡之地,王爷如此做没有问题,但大康坐拥十三州,王爷怎么保证各州郡在按照王爷的规矩办事?”
云煦泽还真想过这个问题,道:“所以本王需要一群绝对的心腹,替本王监察各州郡。”
锦衣卫这种机构,所处的身份不同,对它的感官也不同。
官员肯定不希望自己治下有这样的眼睛盯着。
但君王需要有一批忠心的鹰犬替他监察百官。
在前世古代,锦衣卫臭名昭著,最为出名,可若是翻看史书,就会发现这样的部门其实各朝各代都有。
比如唐朝的丽景门,宋朝的皇城司以及清朝的粘杆处。
甚至在更久远的秦汉时代也有类似的部门,只是比较隐蔽,未曾光明正大地示于人前。
章慕娆笑道:“看来王爷早就想好了。”
她知道分寸,没有细问这个监察官署会如何设置,但她确定这会是有别于御史府的官署。
云煦泽也没多谈,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确定的事,而且他相信永昭帝手里应该也有这样的机构,只是隐藏于暗处,不被人知晓,
云煦泽也在想是继续让这个机构隐藏在暗处,还是给他们光明正大的编制。
两种处理方式,有好也有坏,只看云煦泽怎么选择。
单鸿晖就在平福街的利丰楼里,看到云煦泽两人,连忙过来见礼。
云煦泽暂且抛去复杂的念头,看向章慕娆道:“等小娘子嫁入王爷,王府产业都归小娘子管理,要不要提前适应一番?”
两人这段时间都是这种状态,不是我逗你,就是你逗我,谁都不会认输。
章慕娆淡定反击:“等王爷他日成就大业,自有太府寺帮王爷打理。”
只要皇帝的事就没有小事,即便是私库,也有专门的官署管理,太府寺就是负责这个。
太府寺的主官少府甚至还是九卿之一,可见这个官职的重要性。
少府也是皇帝的绝对心腹!
云煦泽道:“那就借小娘子吉言。”
单鸿晖在一旁站着,眼观口口观鼻,只当没听到这些称得上惊骇的话语。
他都有些无语这两人心真大,这种话也能随口说出来。
就好像夺嫡不是什么大事似的。
云煦泽当然不会轻视夺嫡这件事,只不过在他们眼里单鸿晖是自己人,何况他就是说自己无心夺嫡,怕是也没人信。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在平福街逛了一会儿,随后云煦泽才把章慕娆送回章府。
......
九月下旬,云煦泽收到了蒋晟阳的回信,信中先是把高平和南夷岛的近况说了一遍。
随着出海的船队变多,南夷岛进入越来越多世家的视线,在南夷岛三郡买下商铺和房产的人越来越多,祝云平三人有了在三郡内建县城的打算,因为郡城的房产有些不够用了。
而且随着南夷岛的百姓增加,郡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是时候在三郡之下划分出几个县城管理各部落。
蒋晟阳将此事汇报给云煦泽,便是在征求云煦泽的意见。
云煦泽最初对南夷岛的打算,是没有县城的,他的打算是在郡城专门设立一个官署管理各部落,就像蒋兆德担任的那个司农部丞官职,就是分管十三州的财政税务之事。
但这只是云煦泽的设想,既然祝云平三人联名上书,申请设立县城,就代表南夷岛有这个需要。
云煦泽并非固执之人,祝云平三人肯定比他更了解南夷岛。
除此之外就是汇报南夷岛的修路情况,云煦泽七月离开高平,如今是九月下旬,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南夷岛的路修了一部分,已经修完了三个郡城之间的官路,可供马车平稳通过。
这就已经花费了不少银子,得亏市舶司的税收越来越多,再加上随着南夷岛的商铺卖出去,南夷岛三郡也开始收商税,如此多的税收加起来才勉强供得起修路所需。
说完修路的事,蒋晟阳就说到木棉。
云煦泽离开的时间刚好是木棉收成的时候,七月到九月都是木棉收成时,这两个月,南夷岛的木棉已经全部采摘完毕。
阳胥的纺车也已经改良完成,采摘下来的木棉经过处理后被纺成线,最后制成棉布。
蒋晟阳知道云煦泽对此事的重视,亲自盯着这件事,经过他的认真比对,棉布确实比麻布质量好,触感也比较舒服。
最重要的是成本相差不大。
如此一来,棉布就彻底把麻布比下去,完全可以成为封地的特产。
蒋晟阳已经在南夷岛让人出售棉布,利丰楼也在帮棉布扬名,如今时间尚短,棉布只在高平附近有了些名声,但很受中低层百姓的青睐,如今来南夷岛的商队必定会买一批棉布回去。
相信过不了多久,棉布也能成为封地的支柱产业。
若不是知道高平地贫,都指着南夷岛的土地种粮食,蒋晟阳都想把南夷岛的地都种成木棉,这其中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还给众多女眷提供了赚钱的机会,随着时间流逝,棉布工坊会一直招人。
云煦泽看到蒋晟阳有把木棉种满南夷岛的想法,会心地笑了笑,封地的粮食必须能自给自足,这是底线。
哪怕云煦泽今后真的成为储君,他还是会在南夷岛修建粮仓。
陵州多是贫瘠之地,粮食一直都是供不应求,需要从其他州购买粮食。
平时还好,若是遇到灾难,从中原各郡调粮食去陵州花费时间太长,从南夷岛调粮食就会快很多,也能减少被饿死灾民的人数。
蒋晟阳是个很合格的王府长史,他把封地的一切事都给云煦泽汇报后,才说到蒋家。
蒋晟阳是蒋家旁支,和嫡系并无接触,但他多少了解蒋兆德的性格。
“王爷,蒋家主只重视嫡子,对庶子动辄打骂,您如果想要帮沈娘子脱离蒋家,或许可以挑拨蒋家父子的关系。”
这是蒋晟阳给云煦泽出的主意。
沈娘子答应入太学后,云煦泽就没关注过蒋家,看向小福子:“蒋家可有事情发生?”
最近探子打探来的情报都归小福子整理,云煦泽想知道什么直接问小福子就可以。
小福子嘿嘿笑道:“蒋兆德遭报应了,在家中摔了一跤就把自己摔残了,大夫诊脉后说今后只能卧床休养,这辈子是站不起来了,蒋兆德无奈之下只能把家主之位传给了蒋大郎。”
“另外,沈娘子已经回了沈家。”
蒋家答应了沈娘子可以改嫁,她就不再单纯是蒋家儿媳,沈家愿意把沈娘子接回府,蒋家也不能阻拦。
蒋兆德摔瘫了?
蒋大郎继承家主之位?
云煦泽看了眼蒋晟阳的信,总觉得这事有些过于巧合。
她又问:“那沈娘子的女儿呢?”
小福子道:“小娘子依旧留在蒋家,但蒋大郎不像蒋兆德那么固执,沈娘子可以时不时接小娘子去沈家住几日。”
“虽是这么说,但沈娘子回沈家的次日就把小娘子接去了沈家,到现在也没送回蒋家,蒋家也没说什么。”
“除此之外,蒋大郎已经调去了大理寺,官职并非秩俸六百石的廷尉平,而是秩俸比千石的廷尉监。”
好家伙!
都不用调查了。
这交易得明明白白。
肯定是沈家和蒋大郎达成了交易,蒋大郎弄残蒋兆德,不给他用蒋小娘子威胁沈娘子的机会,沈家把蒋大郎调去大理寺,甚至还升了他的官。
廷尉监在大理寺已经是有实权的中高层官职,蒋大郎从秩俸六百石的闲职升为秩俸比千石的廷尉监,怕是做梦都会笑醒。
估计沈家想要蒋兆德死,蒋大郎都会去做。
真·父慈子孝了!
不过,云煦泽好奇的是这交易是沈家出面,还是沈娘子出面。
若是沈娘子出面,那对方就还是个人物,今后入仕或许会有一番作为。
......
许娘子没有犹豫太久,三日后便给了云煦泽答复,她愿意入太学。
云煦泽在得到答复的当日便进宫见永昭帝,
兴德宫偏殿
云煦泽道:“儿来给父皇交差。”
永昭帝笑道:“十郎办得不错,你们兄弟四人中,你差事办得最好。”
云煦泽道:“正是因为父皇下了令,他们才会同意,儿只是替父皇传话。”
这话并非单纯恭维,他能办成这次差事,确实是永昭帝在背后支持。
而且看看吴王三人卡住的地方,就知道永昭帝还是偏向了他。
他名单中的五人,都没有大家族的反对。
唯一反对的蒋家还是个连云煦泽都能拿捏的弱鸡。
储君这个位置,皇帝的心思真的很重要。
永昭帝道:“差事办得好就当赏,十郎想要什么?”
云煦泽道:“儿请父皇宽恕儿假传圣旨之罪。”
永昭帝愣了:“十郎何时假传圣旨?”
云煦泽便把他教梁王如何说服冯娘子的事说出来:“儿擅作主张定了那些娘子毕业后的去处,请父皇降罪。”
永昭帝哈哈笑了:“十郎这般不过是为了完成差事,何罪之有,朕恕你无罪。”
“谢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