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又一个军魂(2/2)
今城郭初固,生民稍安,礼乐渐兴,弦歌不辍——此非涛一人之功,
实赖列祖列宗在天英灵,冥冥护佑;
赖华夏文脉如日月经天,指引前路。
然异域风霜,殊方险阻,常怀临深履薄之惧。
念我先君,有大禹治水之韧,有孔孟传道之仁,有张骞凿空之勇,有岳武精忠之节。
愿乞先祖赐我以智,辨安危于未形;
赐我以勇,抗外侮于边疆;
赐我以仁,抚万民于疮痍。
更祈华夏文脉,能在此方土地生根结果,使“中华”之民,知礼仪,明廉耻,守忠义,如九州故土之民,永怀赤子之心。
今备薄礼,遥祭苍穹。
愿列祖列宗安息于九天之上,观此新夏,如观故土;
护此遗民,如护子孙。
待他日国祚鼎盛,必仿太庙之制,立宗祠于国中,四时祭祀,永不敢忘。
不肖子孙涛,尚飨!”
随着祭文的悼念完。
夜幕深沉,繁星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苍穹。
袁涛独自一人,再次虔诚地对着星空深深三拜。
每一次俯身,都仿佛在向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天地倾诉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起身之时,他的眼眶微微发热,那是一种复杂情绪交织的体现,或许有对过往艰辛的感慨,亦或是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这微微的湿润很快便被轻柔的夜风悄然拂干,仿佛一切情绪都被这夜风吹散,只留下冷静与坚毅。
在转身回营的路上,清冷的月光如银纱般洒下,将他的背影在大地上拉得很长很长。
那背影依旧挺拔如松,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与坚韧。
只是,这挺拔之中,却藏着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懂得的、横跨了时空的沉重。
这重量,是无数次战斗的洗礼,是无数生死抉择的沉淀,更是对整个势力未来的担当。
待第二天的曙光悄然降临,当袁涛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
他已然收起了所有的软弱与疲惫,重新变回了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铁血首领。
只见营前,一杆巨大的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随风肆意飘扬。
旗面上,“中华”两个鸟篆大字古朴而庄重,仿佛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与无尽的力量。
这杆大纛被赫拉克勒斯亲自执掌在手中,他那魁梧的身躯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坚定地守护着这面象征着荣耀与希望的旗帜。
在他周围,整齐排列着差不多一千人的护旗卫队,他们身姿矫健,眼神锐利,宛如一群随时准备出击的猎豹。
而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这一千人身上,同样燃烧着另外一种独特而强大的军魂——“帝国的丰碑”。
这军魂,宛如帝国成长历程中一座不朽的见证者,只要是被中华帝国击败的对手,都会被详细地记录在帝国的丰碑之上。
在任何危急时刻,这些记录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能够再次幻化成强大的武力,
如同坚不可摧的护盾,来守护着整个帝国的安宁与尊严。
虽然这种军魂本身是紧密承载在国家意志之上的,一旦国家意志不幸被毁,这强大的军魂也将随之烟消云散。
然而,外人并不知晓这其中的奥秘,在他们眼中,这“帝国的丰碑”所散发出来的力量,
神秘而恐怖,宛如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令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