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65、热烈反响、挑剔和遥远的来信

265、热烈反响、挑剔和遥远的来信(1/2)

目录

关于米哈伊尔将在伦敦举办好几场慈善文学朗诵活动这件事,伦敦的报纸上前些天便出现了有关这件事的报道和广告,很多人对这一活动抱有很大兴趣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怀着一种颇为微妙的心情在关注着这件事。

如果此前举办的面向上流社会的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他的影响力,那么在伦敦的广大民众们这里呢?他是否还会受到同样的欢迎?可他一个外国作家,他在英国这么成功干什么?

而且我们伦敦文化界的其他人难道不要面子的吗?!还是他真的已经决定在英国定居了?

可这样一来,难道英国文学真的有可能被一个外国作家统治了吗.

光是想想这种可能性,伦敦的许多文学家便都觉得心里堵得慌,也是由衷的想来上一句:“我们的英国文学,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甚至,有些文学家早就跟身边的人埋怨了起来:“看他这个架势,难不成他真想留在英国发展?可以他的才华,去法国也一样能够成名,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英国?!

我由衷的希望他能去法国文化界发展,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那么我愿意承认有他在的法国文学或许比英国文学要高出一些.”

而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有人出于审视的目的去了现场,但更多的人主要还是通过报纸来了解这一慈善活动的具体动向。

当他们终于在报纸上看到了相关的报道的时候,尽管他们十分希望报纸能报道出一些令他们感到非常惊喜的内容,但惊喜确实是有了,就是跟他们想要看到的差的有点多

“.昨晚举行的文学朗诵会,成为本季社交与文学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这位来自俄国的作家,他的朗诵会所引发的公众热情,几乎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自傍晚六时起,便已有观众在大厅外排队,众多市民在微寒的夜风中等候。七点钟入场时,场面一度混乱:票券早早售罄,迟到者苦苦哀求管理员进入,有人甚至提出以三倍票价从其他观众手中购买席位

大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也站满了听众,许多人宁愿站立两时也不肯离开。朗诵途中数度爆发掌声,有人激动地敲击拐杖,有女士因过度兴奋而扇扇子平复心情。

活动结束时,门口如同剧院散场一般拥挤,许多听众争相上前与作者握手、索要签名,剧院外更是聚集了大量听众迟迟不肯散去”

看到这则报道的众多文学界人士:“?”

就算我们知道他的朗诵活动会吸引到不少听众,可他究竟是怎么做到受这么多人的欢迎的?

整个伦敦都没有几个能受到这样的欢迎的作家

一定是他花了钱的缘故!

他又是自己捐了几笔钱,又是号召更多的人来为真正底层的人民捐钱他花钱买声望的目的不定已经达到了!

真卑鄙!为了一个好名声竟然连钱都不想要了!

除却这类消息让有些人感到愤愤不平以外,米哈伊尔最新拿出的那一则童话故事也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士的关注,并且还专门撰写了一些文章。

有人称这样的故事作为一个童话故事堪称完美,结构清晰,从“反感儿童”到“接受儿童”再到“被儿童救赎”,“自私的巨人”从“自私”走向了“博爱”,情节虽然简单,但却一种纯真和古朴的美感。

也有人则认为这样的故事未免过于浅薄,作为童话故事用来激发民众的同情、募集善款或许还不错,但不应该给予过高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这些评论家们对于这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评价,事到如今,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提这位俄国作家不懂英语的美感,只会用粗陋的语言写一些通俗故事。

只因这两篇故事反应出来的运用语言制造美感的能力,在当今的英国似乎还真没多少作家能比他还要好

除此之外,当天真正参加了这场文学朗诵活动的人在回去之后更是热情洋溢的跟家人和朋友谈起了这件事:

“这几乎是我听过的最好的文学朗诵了!特别是那位米哈伊尔先生,他的风度是很难用语言描绘出来的,只有亲眼见过他你们才能明白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上帝啊!他就是福尔摩斯本人!难怪他能写出这样一位神奇的侦探,因为他本人就是如此的神奇!就在他念完《血字的研究》之后,在我们热烈的欢呼和邀请下,他竟然真的现场随机选择了几名观众,然后邀请他们上台,接着他就真的出了他们的职业和一些习惯!

甚至连他们的性格和爱好都能猜出一部分!就算他反复这没有那么神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人人都认为他谦逊的有些过了头.”

“我握到了他的手!他跟在场的许多人都握了手,无论他们究竟是何身份,就连剧场外的那些乞丐一样的人们也不例外。尽管这不够体面,但当时我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

“太棒了!他的演讲很有感染力,我忍不住现场多捐了一些钱,很多人都跟我是一样的反应”

“您问他有关新作品的事情了吗?”

“糟糕!跟他握手的那一刻我什么都没想起来!”

就在伦敦许多人都议论着这场最新的文学朗诵的活动的时候,被这场活动累惨了的米哈伊尔却是在家里休息了两天才终于缓过了劲。

只能所谓的大人物从来都不是那么好当的,米哈伊尔在这场活动的当天可谓是又念又跳,还要不停地动脑以及尽可能的跟听众们打招呼,一晚上下来确实是把米哈伊尔给累了个够呛。

不得不,就连米哈伊尔自己都没想到现场的听众们竟然如此热情,而更让米哈伊尔欣慰的是,他的这些读者们在跟他握手的时候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反而表现的相当受宠若惊和激动,甚至还有人颇为体谅的对米哈伊尔道:

“您真是太辛苦了,请不要太过着急,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您的作品我会一直等下去的.”

果然,虽然这些读者们没跟米哈伊尔见面的时候,一个个可能都只想要米哈伊尔的命,但等真见了面,不定还真得一人来上一句米哥牛逼.

咳咳

而等米哈伊尔逐渐缓过劲了之后,距离最新一期的《旬刊》发行便只剩下了三四天的时间,而就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将目光集中在最新的福尔摩斯的故事的时候,很多人无疑也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

那便是米哈伊尔大力推荐过的三部长篇《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雷》和《简·爱》已经即将先一步出版,出于对米哈伊尔的信任以及对这三部的好奇,在这三部售卖的当天,伦敦便有许多读者接二连三地走进了书店。

在这其中,评论家查理斯则是抱着极为挑剔的目光和心态走进了书店。

作为一位在伦敦文学界具有一定话语权的资深评论家,查理斯相当相信自己的文学眼光且真的认为评价一部作品究竟是好是坏,是只有评论家才能够做到的事情。

出于对自身身份和话语权的看重,查理斯刚进书店,他便被眼前的场景给刺痛到了。

全是来买新书的人!

还是三位新人作家的作品!

正常来,除非拥有极佳的运气和很强的实力,亦或者是早早地就博取到了伦敦许多评论家们的欢心,否则新人作品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