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我相信她(2/2)
他那间位于陈述工作室同一栋写字楼、面积不大却被高效利用起来的独立办公室,迅速成为了“原点工作室”的技术核心和事实上的指挥中心。
周振华带来的不仅是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管理经验,更是一种近乎苛刻的“职业化”标准。
他迅速梳理了苏禾和另外两名核心成员的技术方向和能力短板,制定了清晰的分工和紧凑但合理的开发学习计划。
“苏禾,你的美术感觉非常好,尤其是材质和光影,很有灵气。”
周振华在第一次正式碰头会上,对着投影幕布上苏禾的角色设计稿点评道。
“但作为主美,你需要考虑的是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和资源管理的效率。这个角色的盔甲细节很精彩,但面数是否超标了?在移动端上跑,会不会成为性能瓶颈?”
他调出建模软件的面数统计窗口,一个鲜红的数字让苏禾脸颊微红。
“林涛,”他又转向那个戴着厚厚眼镜、有些腼腆的程序员,“你写的这个物理碰撞检测逻辑,基础框架没问题,但优化空间很大。冗余计算太多,会导致不必要的性能消耗。我给你一份参考方案,下班前给我优化版本。”
“沈薇,这个跳跃动画的预备帧和缓冲帧可以再夸张一点,让动作的‘力感’更足。参考这个经典案例。”他点开一段视频。
周振华的语气不算温和,甚至有些严厉,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只剩下心悦诚服和紧迫感。
苏禾她们几个年轻人,最初几天被“周总监”强大的气场和密集的“作业”压得有点喘不过气,私下里戏称他的办公室是“高压舱”。
但很快,她们就体会到了这种“高压”带来的蜕变式成长。
苏禾开始主动学习引擎的资源优化技巧,在保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想尽办法“减负”。
林涛被周振华揪着优化了一段核心代码后,运行效率提升了30%,兴奋得手舞足蹈。
沈薇则沉迷于研究各种经典动画的节奏和力量表现,笔记本上画满了各种动态分析草稿。
周振华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不仅指明了航向,更教会了水手们如何在风浪中更高效地操控船帆。
陈述的工作室就在隔壁,他成了“原点”的常客。
有时是带着奶茶点心过来“慰问”,有时是抱着一堆参考书或者新买的数位屏配件。
他很少干涉具体的开发,更多时候是靠在门框上,含笑看着苏禾专注地对着屏幕雕琢模型细节,或者看着周振华指着屏幕上的代码和林涛激烈讨论。
工作室里弥漫着键盘敲击声、压感笔摩擦数位板的沙沙声,以及偶尔爆发的关于某个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的争论声。
空气里有一种混合着咖啡因、专注力和创造欲的独特气息,忙碌而充满生机。
“感觉怎么样?”
一天晚上,陈述开车送苏禾回学校宿舍,等红灯时,他侧头看着副驾上虽然带着倦容但眼睛亮晶晶的女孩。
“累,但是…超级充实!”
苏禾伸了个懒腰,骨头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周总监太厉害了!感觉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而且方向特别明确。”
“你知道吗?他今天帮我重构了那个环境光遮蔽的算法,效果一下子真实了好多!”
“还有林涛,他写的那个新的粒子系统,做技能特效帅呆了!”
她滔滔不绝地讲着工作室的进展,小脸因为兴奋而微微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