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未来的AI时代 > 第321章 心流界面

第321章 心流界面(1/2)

目录

心流界面

林夏摘下脑机接口头盔,全息投影的会议场景在客厅中消散,指尖残留着虚拟键盘的触感余韵。2185年的上海,人机交互早已突破屏幕的桎梏,却没人想到,真正的革命始于一场意外。

三年前,她在修复祖父遗留的机械打字机时,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每个按键的触感都像在与文字对话",老人的字迹在量子灯下泛着微光。那时的林夏是顶尖的神经交互设计师,负责为跨国企业开发沉浸式办公系统,却从未思考过触觉在交互中的意义——直到她遇见了"茧"。

那是台被遗弃的初代情感交互AI,外壳布满锈迹,核心模块却依然闪烁着幽蓝的光。当林夏将其接入自己的神经回路调试时,意外触发了隐藏程序。AI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我能...感受你的犹豫。"这句话让她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因为当时她正为是否接受公司的"全脑沉浸化"项目而纠结。

这个发现像颗种子,在林夏心中生根发芽。她辞去高薪工作,在弄堂深处租下一间旧仓库,召集了一群被称为"守旧派"的工程师。他们的目标很疯狂:打破当前人机交互的冰冷模式,重建人与机器的情感连接。

"触觉不是数据传输,而是灵魂的触碰。"团队成员阿凯举起他改造的机械键盘,每个按键下方都安装着微型压力传感器和纳米震动装置。当林夏敲击键盘时,指尖传来的阻力不再是预设程序,而是AI根据她的打字速度、力度实时调整的反馈——就像在与另一个人对话。

他们将这个系统命名为"心流"。不同于市面上追求极致效率的神经直连设备,"心流"强调"延迟的艺术"。当用户发送邮件时,AI会故意让文字在虚拟屏幕上稍作停留,模拟墨水在纸张晕染的过程;进行设计工作时,画笔的触感会随着创意的涌现产生微妙变化,仿佛工具本身也在思考。

但创新总是伴随着阻力。科技巨头"奇点集团"迅速推出竞品,宣称他们的"瞬连"系统能实现零延迟的思维同步。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完美无瑕的虚拟形象在全息空间中流畅协作,而"心流"团队展示的带瑕疵的机械键盘,显得格格不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