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侧王妃,雅若的决定(2/2)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
汉匈和亲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不过,跟以往不同的是。
这次是匈奴单于嫁女,云中王刘胜娶妇。
对长久居住在长安城的百姓们来说,这可是一件天大的新鲜事。
从消息传播开的那一天起,大街小巷就一直有人在议论着和亲的事情。
有人为此感到自豪,也有人发自内心的表示愤怒。
有人幻想着匈奴公主的美貌,也有人将其贬低的一文不值。
有已故太宗孝文皇帝的遗训在。
哪怕百姓辱骂皇帝,官府也不会因此问责。
所以,也不会有人试图来约束百姓们的言论。
黄昏将近,长安却依旧热闹非凡。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匈奴公主的陪嫁队伍快到灞桥了!”
呼啦啦的人群,立刻像潮水一样朝着灞桥方向卷去。
这忽然的变化,简直吓坏了负责维持长安治安秩序的内史官员与南军将领。
连忙调动大批士兵维护秩序,疏导人群。
但是,不管官府怎么疏导,怎么呵斥。
长安城的百姓却是有恃无恐,依然我行无素。
灞桥附近已然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整个渭河两岸,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稍晚一步,没有抢到有利地形的人,或爬到屋顶,或爬到树上,或爬在马车上。
没人想错过一睹那位匈奴公主芳容的机会。
“哼!果然是礼乐崩坏啊,连区区夷狄之女,竟然都能嫁入天家!”
有人一边眺望着从灞桥北边过来的匈奴送嫁队伍, 一边愤愤不平的发泄着心中的苦闷。 不消说,此人必定是鲁儒一派。
鲁儒在儒家众多的派系中,属于最保守的原教旨主义者。
鲁儒的名声,即使4.0是在儒家内部,也属于人人喊打的角色!
尤其是新近崛起的公羊派、谷梁派,更是恨不得食鲁儒之肉!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这帮家伙长久以来上跳下窜,嘴上不把门,以至得罪了老刘家。
弄的汉朝定鼎江山的几十多年来,儒家竟然没有出过哪怕一个重臣!
这简直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要知道当今之世,天下学子之中,有七成以上的人都是学儒的。
当今的朝堂尽是出身黄老,法家几派的官员。
连小小的农家也能在朝廷上立有一足之地。
偏偏因为鲁儒的关系,弄的整个儒家各派都受到了打压。
堪称是一颗老鼠是坏了一锅粥的典型例子。
试问,鲁儒连累的其他儒家学派的人都没了饭碗。
这岂能不遭人记恨。
但 是 。
偏偏这帮家伙掌握着儒门的道统。
其他派系就算对他们再有什么不满,看在孔子的面上也只能忍了。 毕竟 。
要是把鲁儒们的皮给拔了。
不管是公羊派还是谷梁派,都讨不到好果子吃!
那人不说话还好, 一说就立刻暴露了自己的鲁儒的根底。
马上,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就来了。
“蠢货!当年周王室就已经与戎狄通婚过了!”。
“匈奴不嫁公主,我汉家就要嫁宗室,你难道想要天子嫁公主给匈奴吗?”
“汉家历代天子,都曾有下诏:嘉与士大夫更始,何谓更始,变通也!”
“连这些都不懂,滚回家读书去吧!”
此人的话,立刻就引起了许多法家学子的叫好声。
比起辩论,当今天下,还真没有那个学派辩得过吞并了名家后的法家。
也许。
只有那主学长短之术的纵横家才能与之一较高下。
但是。
随着六国的统一以及秦末的战乱。
有汉以来纵横家一脉早已凋零,不见踪影。
鲁儒学子很快就陷入了群情汹涌的讨伐之中。
就连其他学派的儒家学子,在这个时候也保持了沉默。
所以,这名鲁儒学子很快被孤立了,最后只得落荒而逃。
看热闹的人却还在继续翘首以待。
很快匈奴公主的陪嫁队伍就沿着直道,过灞桥,向着皇宫方向进发。
跟汉室端坐在马车中的和亲公主不同。
雅若阏氏却是一身红色嫁衣,骑在高头大马之上。
那矫健的身姿让许多男儿都感到汗颜。
雅若对于四周汉人的围观丝毫不以为意,反而频频颔首。
如果不是语言不通的关系,她甚至还想说出几句拉拢民心的话来。
周围不少人对此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以当世汉人的眼光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