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准备中(1/2)
回到北京的铺子后,仿佛从一个色彩饱和度过高、灼热逼人的梦境,跌回一幅灰蒙蒙、带着寒意和水墨韵味的现实画卷。北方的冬天,天空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铅灰色,阳光稀薄,空气干冷。潘家园的人流明显稀疏了,吆喝声也变得有气无力,只有旧货堆里散发出的那种混合着尘土、木头霉味和淡淡铜锈的气息,依旧固执地弥漫着。
花剌子模的惊心动魄被暂时封存在记忆里,像一部被合上的冒险小说,但书签却牢牢夹在了最悬疑的那一页。
生活似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又截然不同。
陆九川每日依旧开门营业,但心思早已不在这满屋的“老破烂”上。他会长时间地坐在那张红木旧桌后,面前摊开着那个皮质笔记本,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目光放空,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那片遥远的风沙。
偶尔有熟客上门,闲聊起最近的收获,他也只是心不在焉地应付几句。那盆雷击木崖柏被他搬到了里屋暖和地方,精心照料,长势愈发苍翠,仿佛是与那片禁忌之地唯一的活体联系。
四千则显得“神神叨叨”的时候更多了。他常常霸占着铺子的一角,摊开黄纸朱砂,不是画符,就是摆弄他那几枚古钱和那个总在轻微颤动的罗盘。有时他会对着那包从花剌子模带回来的磁性黑沙一坐就是半天,时而掐算,时而喃喃自语,甚至尝试用微弱的电流通过沙粒,观察其反应,弄得铺子里偶尔冒出古怪的焦糊味。
小竹好奇地问他在干嘛,他只会高深莫测地回一句:“沟通地气,懂不懂?这沙子…有‘病’,得治。”
曾坤倒是往外跑得勤快了。一方面是动用家族关系去查那家神秘公司,另一方面也是被家里催着参与些正经营生,应酬多了起来。
每次回来,不是带着打听到的零碎信息,就是拎着好酒好菜,然后拉着大家边吃边聊,抱怨着生意场上的无聊,眼神里却闪着对下一次冒险的渴望。他甚至还搞来了一台二手的小型金属分析仪,试图分析那黑沙里的合金成分,虽然结果不甚了了。
陆小竹成了最用功的一个。她几乎泡在了图书馆和各大学术数据库里,打印出来的资料堆满了她的角落。除了学习语言,她开始深入研究祆教的仪轨、中亚古代星象学、甚至地质学报告。
她发现花剌子模地区的历史记载中存在数段奇怪的“空白期”,以及一些当地传说中关于“地底传来雷鸣”、“夜晚生长的发光水晶”等无法证实的记载。她还尝试用3d建模软件,根据照片和描述,复原那些奇异符号可能存在的三维结构,发现某些角度下,它们竟然与宇宙中的某种星座图或微观的晶体结构有诡异相似。
在相对缓慢的节奏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逐渐浮现:
在一个极寒的深夜,金赦云通过视频连线告诉陆九川,她那边珍藏的铜镜碎片,在没有任何触碰的情况下,表面竟然极其短暂地凝结出了一层与花剌子模沙漠夜晚相似的、极其细微的霜纹,几分钟后又悄然消退。这似乎预示着这两块分离的碎片之间,甚至与那片土地之间,存在着某种超距的、难以理解的感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