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 第276章 辽东发展思路

第276章 辽东发展思路(2/2)

目录

李振华给辽西军区下达了解救劳工任务,东北挺进军第1旅辅助,但尽量控制参战规模,能不动用尽量不动用。他的想法是解救劳工的行动以精锐偷袭的方式进行,铁道武工队就是一把最好的利刃。最好的方式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为劳工提供一条逃生之路,解决掉监工,让劳工主动走上这条生路,而不暴露我军参与。其次如果不得不动用武力,也要消除痕迹,尽量把现场掩饰成劳工暴动的场面。

解救行动有些冒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暴露我军力量,引起日军疯狂反扑。但李振华还下决心干这一票,他一方面是觉得劳工就在眼前,不努力争取营救一下,良心上过不去。另一方面据侦察此处的劳工有不下2万余人,都是青壮年,是非常优秀的兵源。几个月下来劳工们遭受日军的非人摧残,让他们对日军有刻骨的仇恨。明年就是1945年,如果这批人能加入到我军,经过一年的训练、实战,到明年夏天,这些人都会成为骨干,以此为基础扩军工作会变得容易许多,部队的规模也可以扩展的更大。要实现李振华自己的设想,他需要手上握有一支数量足够庞大的部队。

如果解救了这批劳工,李振华还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后勤问题。粮食、武器是这支部队能否撑过冬季严寒的关键。粮食的获取辽西军区除了自身屯垦以及缴获外,通过空投及冀东军区转运也是途径之一。武器方面军工部的组建已提上了议程,部队能制造武器才是根本。但上述这些方式对几万人的队伍来说还是不够,李振华思考着对策。

李振华决定要尽快去一趟辽东,去见一见周保中,通过周保中看能否争取到苏联的支援。如果能在辽西对面的蒙古,辽东对面的海参崴建立补给站,那就最理想了。这个任务很艰巨,要说动苏联方面同意不是那么容易,日苏中立条约还在有效期,苏德战场上,苏方还没有将德军完全驱逐出国境,还没有余力增援远东,为保证欧洲战场顺利进行,苏方肯定不想激化日苏之间的矛盾。

李振华交代彭雄、田守尧第1旅在辽西军区边安心驻扎,尽量避免与日军发生大规模冲突,现在主要任务是训练新兵,隐蔽发展自身实力。主力留在辽西军区是为了抗战胜利后最低限度要控制黑龙江,这是李振华的底线。解救劳工的行动交给了李振兴,李振兴出身特种部队,这项工作属于他的专业范围,李振华不想过多干预。辽东成立了辽东根据地临时军政委员会,以彭雄为首,田守尧、符竹庭、王思源、李振兴、林浩为委员,共同解决辽东根据地一切事务。

交代完全部事情后,李振华带着500余精干力量出发前往辽西。包森、洪振海、景晓村得知李振华要来辽西都非常高兴,他们也组织了一批精干力量,由参谋长郑兴带队前出小兴安岭迎接、护卫李振华一行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