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14(2/2)
他顾不上震惊冰玉过目不忘的本领,先浏览了一下书信和账册。信中的内容的确证实了他的猜想,粮仓的事的确与宁远侯有关。账册则清清楚楚的记载了宁远侯府中近二十年的进项,不仅有粮仓的进项还有几笔来自官府垄断的铜矿和银矿。
刘御史看完以后久久没有说话,想来是震惊于宁远侯的大胆与狂妄。
他没有细问冰玉怎么得来的书信和账册,只是郑重朝她行了一礼。
冰玉忙把他扶起来道:“大人这是做什么?”
刘御史道:“这次若不是两位贤侄帮忙,只怕我到死也找不到宁远侯的罪证。只是那本账册,事关重大,还望贤侄千万不要泄露出去,以免引起杀身之祸。”
这事太过重大,刘御史不打算直接面呈新帝,打算先借着粮仓一事试试新帝的态度再说。
这些朝中大事,暂时还扯不到冰玉身上。她将书信和账册交给刘御史以后,便耐心等待发榜的日子。
杨廉回客栈养好身子后,便一直等着她来拜访。可是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人,为了打发时间,他便参加些诗会文会。
这天他被人拉着去了京中有名的会仙楼。这次在会仙楼举办的文会是浙东的几个举子们发起的,据说吴太傅也会来参加。
这吴太傅是先帝的帝师,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可是地位极高。他年过七十,出乎意料的平易近人,又喜欢提携后辈,在坊间极受好评。
杨廉没指望见一次面就能巴结上这位太傅大人,该吃吃该喝喝,轮到作诗的时候,也只写了首平常的诗作。
有浙东的这几个举子在,杨廉的诗作根本不算什么上乘之作,吴太傅确实没怎么留意到他。
直到众人探讨起边关的战事。
两个月前,大同总兵李胜的副将卢岩竟然制造哗变,导致军营打乱。戎族趁乱占领了边关的几座城池。
李胜作为卢岩的上司,又是边关总兵,当即就被新帝问责。
李胜的请罪折子到达京中后,众人才知道了其中的内情。
原来李胜手下有两名副将,一个是卢岩,一个是蒋国忠。
卢岩有一次出兵作战的时候,久等不到蒋国忠的援兵,手下的几千将士尽被敌军所杀,而他自己则差点死在战场上。
等卢岩九死一生回来,非要李胜给个说法。李胜情知蒋国胜此事做的不对,不该在战前贪杯醉酒,导致援兵迟迟未能出发。可他念在两人同乡一场,又是数年的交情上,偏袒了蒋国胜,只罚了对方一年的俸禄。
卢岩的部下亲兵尽皆在那场战事中惨死,他岂能善罢甘休,当即怀恨在心,背地里便制造了这一场哗变。
参加文会的人大部分都在说卢岩的不对,即便李胜偏袒蒋国胜,也不至于非要制造哗变,导致戎族趁乱而入,这简直违背了礼法纲常。
杨廉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一句话也不曾说。
直到有人主动问杨廉:“杨兄如何看待此事?”
杨廉微微笑道:“鄙人见识浅薄,还是不说的好。”
旁人道:“反正这里也没外人,杨兄说说也无妨。”
杨廉这才道:“如果我是李总兵,当初卢岩哗变的时候,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阻止军营大乱。”
吴太傅原本在听人说卢岩的种种不对,如今听到杨廉这一句,便把目光看了过来。
杨廉顶着众人的目光道:“这件事就是当着卢岩的面将蒋国胜正法。只要让卢岩出了这口气,自然不会再指使部下哗变。”
“可是这件事错的是卢岩,为何要杀蒋国胜。即便他当初没有派出援兵,也罪不至死啊!”有人说道。
杨廉微笑道:“我没有说卢岩做的对。但这是当时最好的解决办法,不管蒋国胜到底有没有罪,杀一人就能解决这件事有何不可。”
“那依杨兄看来,即便蒋国胜无罪,也要立杀不误吗?”
杨廉淡淡道:“自然。如果杀一人能保全大家,即便是好人,也该杀不误。”
众人听到这里,不由为他的言语所震惊。
儒家讲究仁义,像杨廉这样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言论已经属于异派了。
吴太傅的目光久久落在他身上,杨廉迎着他的目光看去,眼底一片坦坦荡荡。
那片坦坦荡荡里既有野心又有抱负,吴太傅忽然拈须一笑:“年轻人有这等果决也是好事。老夫记住你了。”
杨廉还是那副淡淡的样子,“不敢当太傅夸奖,我也是就事论事。”
吴太傅却微微一笑,“老夫喝多了酒有些头疼,不知道你肯不肯陪我去
众人神情各异,似是没想到杨廉靠着几句话就轻而易举赢得了太傅的好感。
而杨廉却神色平静,态度不卑不亢:“能得太傅青睐,这是学生的荣幸。”
在众人或羡慕或嫉妒或不甘的眼神中,杨廉上前几步,扶着吴太傅慢慢下了楼梯,去了楼下特地为贵客们准备的静室。
吴太傅刚在静室的软榻上坐好,便望向杨廉,淡淡道:“你可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