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上)(2/2)
田蚡笑道:“是呢,丞相这话在理,只是眼前这忧虑,如何分得?太皇太后那里怕是……”
窦婴道:“咱们做臣子的,做好份内事就是了,你说是不是,田大人?”说罢,便做辞而去。
田蚡只在后面笑道:“窦大人说的极是,说的极是。”
如今且说皇帝下令要在一个月内推行完“列侯就国”,消息一传出,长安城内顿时炸了锅。就国的列侯不是有功之臣,就是皇亲贵戚,哪里坐等着被撵出长安?三天两头儿就有人到太皇太后那里哭诉,起初老太太还和颜悦色地给讲道理,做安抚,渐渐地哭诉的人越来越多,大有不成体统之势。
老太太冷下脸,说道:“大汉能有今天不容易啊,你们这些老人更应该知道高祖创业的艰辛,那是刀剑下出生入死过来的。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吴楚七国之乱吧,怎样走过来的?那是容易的吗?如今天下四海升平,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皇上刚登基,励精图治,这是好事啊!关起门来讲,你们不是皇上的叔叔辈就是皇上的大爷辈,再不济也沾亲带故的,谁不帮衬皇上,你们也得帮衬皇上不是?再者,大汉幅员辽阔,哪里都是好风景,偏长安城就那么好了,我老太婆不也是在代国呆过好些年么,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听我老太婆一句劝,朝廷的法令该遵守还得遵守,你们哪,都回去收拾收拾,赶紧到封地去吧,要是想我老太婆了,大可以常回来看看嘛!”
有人哭诉道:“太皇太后啊,老臣这一去,就怕再也见不到您老人家了,老臣们舍不得您哪!”
大伙儿都跟着附和:“是啊,是啊,老臣们实在舍不得太皇太后啊!”
老太太道:“好啦,你们的一番心意哀家都明白,这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们且去着,哀家也会常去看你们。”又说道:“哀家今日也不留你们吃饭了,你们都早点儿回去准备吧。”
这分明是在逐客了,无奈众臣都怏怏离去。没了太皇太后的支持,皇帝“列侯就国”的政策一路畅通无阻,虽多有怨言,列侯仍如期就国。
刘彻甚是高兴,王娡却日益忧虑。刘彻来给王娡请安,王娡这次没有拒绝,刘彻进了崇明殿。
请了安,坐下笑道:“太后近日可好?还在生皇儿的气吗?”
王娡道:“皇帝现在是一国之君,哀家怎敢生皇帝的气呢?”
刘彻笑道:“太后这话儿分明在生皇儿的气了。”
王娡冷笑道:“皇帝要是认为哀家在生气,那就说说哀家为什么生气?”
刘彻道:“那些不开心的事还提它做什么,皇儿今日来是要告诉母亲一个好消息。皇儿前段时间下令‘列侯就国’,只一个月的功夫就推行完了,听说那些老臣们还跑到老太太那里去哭诉,结过被老太太训斥了一番。太后此前担心老太太不高兴皇儿推行‘新政’,如今看来老太太还是赞同皇儿的做法的。再有,老太太现在年事已高,哪里管得了那许多事?”
王娡又是一声冷笑:“皇帝今日跑来哀家这里,就是向哀家炫耀这个事?你真的以为老太太支持你搞什么‘新政’吗?你以为老太太真的老到什么也管不动了吗?皇帝终是太年轻了,哀家知道劝你也没用,但是哀家不能看着你一步步走进危险之中,你爱听也罢,不爱听也罢,有些话哀家该说还是要说。”
皇帝笑道:“太后但说无妨。”
王娡道:“哀家日日服侍在老太太身边,这么多年了,哀家再蠢也能摸透老太太的心思,那是打心眼里喜欢黄老之术,对儒学那套治国方略最是反感。这次你搞‘列侯就国’,老太太虽也反对,但毕竟你是大汉的天子,她是不想就这么撕破脸才勉强站在你这边,这是老太太给你的最后警告,你要是再不收手,老太太就真的出手了!刘彻,哀家已经把话挑明了,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刘彻沉下脸,“太后这话未免危言耸听了,皇儿就不信我大汉还能变了天?”
王娡气道:“你再这样胡搞下去,大汉就是能变了天!”
刘彻也不示弱:“有皇儿在,大汉的天不会变!”
王娡怒道:“刘彻,哀家现在命令你,赶快收起你那个‘新政’,不要再搞下去了!”
刘彻忽地也加了怒气,“皇儿今日是来给太后请安的,不是来向太后奏请政事的。有个老太太朕就够烦的了,太后还是颐养天年,不要干政的好!”
王娡气的什么似的,指着刘彻,声音都颤抖了, “很好,刘彻,很好!哀家今日就给你撂下一句话,你迟早要栽了大跟头!跪安吧,哀家不想再说什么话了!”
刘彻只得告辞出来,一径回了宣室殿。正烦恼间,忽然从旁转出一个人来,与刘彻撞了个满怀,只觉一股腻人的香气喷过来,更添烦恶之情。又听说道:“哎呦,你撞疼我了!”
刘彻擡头见是阿娇,更是不悦,说道:“你跑这来做什么,一个椒房殿还容不下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