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的将军他摆烂了 > 霍宁

霍宁(2/2)

目录

字的下方是帝印,除却帝印外,还有一枚韩公私印。

他给顾百川说过,奏折上除去此战再不要提别的,顾百川不可能与他悖逆而为,那么便是军营里混进了颖川的人。

姜延:“大帅,这上面还有韩公私印,大概是韩公也允了。”

陛下下了令,韩戚随了印,这趟蜀州他是非去不可。韩启既然允他捉拿陆常兴,无疑证明陆常兴不是韩启设下的棋子,这也是韩启没有预料到的,若他当真拿下了陆常兴,这颖川不想回也要回了。

若是不拿,这不就给了韩启夺他兵权的理由。

介时他可能就不是回颖川,而是被押进颖川了。

待身安。待身安。

他在边陲的分量,已然只值这三个字。

“太过分了,”姜延压抑着胸中怒火,愤然道,“大帅为着边陲安稳,为着国运着想才递上了这封奏折,他们倒好,竟到如今还在绞尽脑汁的算计。”

“呵,”傅九阖将木令牌扔至一边,面如沉铁,“早知道就装死好了,写什么奏折,凭白被人当刀使,真他娘的是耗子搬生姜,净一天干劳而无功的事。”

沈初六将木令牌捡起来,轻放在桌上,说:“西门郡的府衙刘红卫不是投奔了蜀州吗?”

姜延:“那又怎样不论如何,大帅都要走这一趟。论恶心谁都比不过颖川那群老狐貍恶心,看来新帝也不过如此——”

“姜延,”傅九阖盯着他,“抱怨没用。”

姜延脸上涨得紫红,此刻也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心里要多不痛快有多不痛快。

沈初六沉疑半晌,见都冷静下来了才摇摇头:“我的意思是,平定蜀州是国事,但若只是捉拿刘红卫,就是四郡的事。大帅,蜀州不是匪患频发吗?”

匪患。

陆常兴若是被土匪不小心弄死了,干他傅殊闲什么事,他只是在去捉拿刘红卫的路上顺道剿了个匪。韩启要借陆常兴恶心他,他干脆就一锅乱炖,送个烂摊子给那群老狐貍玩。

傅九阖突然笑了起来,他看向沈初六,终是没说话。

他的小美人,还真是聪明。

晌午又下了雪,凉意薄寒。霍宁才知道傅九阖大驾东湖郡,亲自携礼登门拜访。

霍宁是元和年间的地方官员,为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每至御史台下派御史考察各地政绩时,霍宁皆冷面寒铁以待,御史讨不到好处,又没栽跟头,不记他功也不记他过。霍宁就像杯中茶,浮浮沉沉,一辈子也就能安稳在东湖郡做府衙。

傅九阖见到霍宁时,霍宁就要行大礼,他将人拦住,谦逊地请人入座。

霍宁举杯:“大帅此行来东湖,可是有要事要办”

傅九阖偏头看向一旁静坐的沈初六,说:“陪内子出来散心。”

沈初六没注意喝了口烫茶,嘴角红了一片。

霍宁以为自己老眼昏花了,那坐在傅大帅下侧的人分明就是一位白衣公子,虽说容貌堪称绝色,但也是男子,又怎能入的了将军府。

“这……”

傅九阖此刻的目光全被沈初六通红的嘴角吸引了,那淡红色像落日余晖般映在他弯曲有致的唇角,宛如沙漠际边徐徐升起的旭日,照得观景人迟迟睁不开眼。

“大帅……”霍宁又叫了一遍。

“啊”傅九阖这才回过神,他丝毫没有歉疚之意,眼睛恋恋不舍地从小美人那移了过来,问,“霍大人刚才说什么”

霍宁无奈地说:“臣听说西门郡府衙刘红卫在蛮人夺城时跑了,西门郡也成了无人管辖之地,大帅自然要忧心。只是有件事,臣觉得与西门郡此劫离不开干系。”

傅九阖:“大人但说无妨。”

“臣记得,元和年间,他曾要找臣借钱。”

“借钱”傅九阖觉得奇怪,“他一个府衙,能缺多少钱”

霍宁伸出了两根手指:“不敢欺瞒大帅,刘红卫当年欲问臣借两千两银子,臣欲深究,他却随意搪塞,臣便不敢与他胡来,这钱也并未借出去。”

“两千两”

边陲营不打仗时,一年的军饷也才三百两,勒紧裤腰带也才二百两,刘红卫一个府衙,竟欠了两千两外债!

不过他若到了向霍宁借钱的地步,那就证明他确实迫在眉睫,在这个紧要关头与陆常兴搭上一条船也别无可能。

但他为何要借钱

“西门郡的税赋在大帅来边陲之前比其他三郡收得都要高,早些年侯爷与将军并不愿插手四郡之事,四郡又离颖川那样远,陛下也管不到这里,便任由刘红卫在这做个野皇帝。”

“听说四郡旱灾年居多。”沈初六夹了口野蔬,在碟里挑了胡萝卜丝出来,缓缓僻到一边,看也不看。

霍宁觉得这人很无礼,他就算是傅九阖的内子,没经陛下同意,没被侯爷认可,他便还是个无名无分的白衣,根本无权在堂中开口说话,他倒好,说话头也不擡,倨傲的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