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2)
手机
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回学校,有事联系家长可以打公用电话也可以找老师帮忙。但学校又善解人意地补充了一条,如带手机回校,周日当天晚自习前须上交班主任保管,等到放假回家前再取回。
每个班总有几个胆大心细的同学,上交一台手机,私藏一台甚至两台,上课的时候调至飞行模式,下课就掏出来玩。
手机还有一个功能是点外卖。学校的西南门在足球场边,远离教学楼,是一个秘密的交易点。“中间人”保存了很多学校附近的小吃店、奶茶店的电话号码、微信,下单付款后约定一个精确的时间点隔着铁栅栏交易,只须报上单号便能拿到东西。然后,学生便兴奋地提着袋子跑回宿舍,速度之快,比中考跑步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在学校里买不到的零食和饮料像兴奋剂一样,令人既担惊受怕又沉迷不已。
杨骏内心很佩服那几个“中间人”,他们头脑灵活、社交能力强、敢想敢做,日后一定能在社会混得风生水起。当然,杨骏不会这么做,他现在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天资聪颖、记忆力强的人,想到这里,他对周伯通又羡慕有嫉妒,他除了认真听课,平时也没见他多勤奋,下课铃一响就往外跑,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星期六第一节晚自习课的时候,文小武走到杨骏身旁,微微弯下腰小声说:“你爸爸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单位临时要加班赶不及接你放学,让你最好能坐同学的顺风车。”
苏怡和杨骏就住在同一片区,大可以蹭一回顺风车,但杨骏说:“没事,我坐公交车就行,到站后走几分钟就到家。”
四十多岁的文老师长着一颗老妈子的心,他再三嘱咐杨骏到家后一定要给他报个平安。
放学前,杨骏拿到了手机。他第一时间就保存了向洋的手机号码,那长长的十一个数字他早已记在脑中,然后在微信发送了一条添加好友的申请。过了一会儿,裤兜里的手机振动了两下,是向洋通过了好友验证。
向洋的微信名叫“默默”,头像是一副漫画自画像,光亮的头发、水灵灵的大眼睛、浓密的长睫毛,翘着一张小嘴仿佛在生气。杨骏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来,对,这就是向洋,有时候他就这么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还会轻轻地蹙着眉,像个忧郁小王子。
杨骏收拾好书包便往校门外走,同时拿着手机跟向洋打字聊天。他发送一个握手的表情后,向洋那边发过来一个问句“你有三百两吗?”
杨骏微笑,因为他的微信名叫“此地无垠”,他回复“三百两白银没有,三百元现金倒是有。”
站在公交车站内,杨骏突然听见有人大声喊他的名字,循声望去,十几米外一辆蓝色的小车里,二排的车窗降了下来,露出向洋好看的脸并冲着自己招手。路边停满了接孩子放学的小车,为了不妨碍别人,杨骏只好快步走了过去。
“向洋,我们不顺路。我坐27路车很方便的,直接到街口。”杨骏说。
“顺口路,快上来!”向洋已经从里面推开了车门。
杨骏只好钻进了后座。开车的是向洋的妈妈向芸,坐在副驾位的是姥姥。杨骏很有礼貌地喊了阿姨好、姥姥好。尽管杨骏看不清姥姥的样子,但是从短卷发和连衣裙看得出,姥姥是个时尚的人。
杨骏跟向芸说了一个广场的名字,他在那里下车绕广场后面的横街窄巷大约十分钟就能到家,如果车子开到他家所在的路口,可能要多耽误他们十分钟。
向洋小声问:“你们班主任有没有透露寒假放假多少天?”
杨骏说:“班长问过,大约十天,不会再多了。”
向洋说:“我们老袁说了,如果有同学需要回家乡过年什么的,家长可以写申请请假多几天。”
这时候姥姥突然开口说:“估计也没家长请假吧,春节每年都过,高考一生只有一次。”
两个少年互相看了一眼,默契地眨了眨眼睛,都没有说话。杨骏点开微信,给黎尚发了一条添加好友的申请,那边很快就通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