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天机文书(2/2)
太白金星忽然叹了口气,看向张兴东:“陛下,臣或许知道缘由。张不诚虽为凡人,却一生行善,种麦养活了一方百姓,临终前还将全部家产捐给了乡学。这般功德,怕是早已惊动了天地。或许,是上天感念他的善举,又知晓他与陛下的渊源,才让他暂掌天机文书,传递这关乎凡间民生的消息。”
张兴东捧着手中的文书,指尖微微颤抖。他忽然想起,昨夜梦中张不诚说完话后,身后曾闪过一道金光,金光中站着一位身着红袍的神仙,眉眼间竟有几分像南极仙翁。当时他以为是幻觉,如今想来,那或许是上天派来指引张不诚的仙官。
“不管缘由如何,文书既已到了朕手中,便不能辜负大伯的心意。”张兴东收起文书,眼神变得坚定,“司命,你即刻随朕去凡间一趟,查看南涝北旱的情况。太白,你留在天庭,传朕旨意,让雨师、风伯备好法器,随时准备前往凡间救灾。”
两人领命,即刻动身。张兴东换了一身凡间的青布衣衫,与司命星君一同驾云往凡间飞去。降落在南方的江淮之地时,只见田野里的麦子已被洪水淹没大半,农夫们站在田埂上,望着浑浊的洪水唉声叹气。
“陛下,您看。”司命星君指着远处的河堤,“这河堤年久失修,昨夜一场大雨便溃了口,若不及时修补,后续的麦子怕是都要毁了。”
张兴东走到一位老农身边,递过一壶水:“老丈,这河堤往年也这般容易溃吗?”
老农接过水壶,叹了口气:“往年还好,就是这几年天旱,河底的泥沙都露出来了,河堤没了水的支撑,就成了空壳子。今年好不容易盼来雨,却又下得太急,唉……”
张兴东心中一沉,又往北方的齐鲁之地飞去。这里的景象与南方截然不同,田野里的麦子枯黄一片,土地干裂得能塞进手指,农夫们正顶着烈日,用木桶从井里打水浇地,可那点水,对干涸的麦田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司命,你看文书上的记载。”张兴东展开金箔文书,“上面说,南方需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再布一场小雨滋润麦田;北方需引黄河水灌溉,同时补种耐旱的粟米。你觉得可行?”
司命星君点头:“此法甚妙。南方的洪水若不疏通,恐会引发瘟疫;北方补种粟米,可保秋收时有收成。只是,凡间的官员能否及时落实,还需陛下留意。”
张兴东沉吟片刻,抬手召来当地的土地公。土地公化作一道青烟现身,见了张兴东,忙跪地行礼:“小神见过陛下。”
“起来吧。”张兴东道,“朕命你即刻前往府城,托梦给当地知府,告知他们救灾之法。若有官员推诿懈怠,你便如实上报天庭,朕定不饶他。”
土地公领命而去。张兴东又与司命星君在凡间停留了三日,亲眼看着河堤开始加固,黄河水被引入麦田,农夫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才放心返回天庭。
回到凌霄宝殿,太白金星早已等候在殿中,见两人回来,忙上前禀报:“陛下,雨师已在南方布了三场小雨,风伯也去北方吹散了旱云。各地知府都派人来报,说救灾之事进展顺利,百姓们都在感念陛下的恩情。”
张兴东点点头,将手中的天机文书递给司命星君:“文书你收好,日后若有关于凡间民生的消息,可多留意那些有功德的凡人。或许,他们比我们这些高居天庭的神仙,更懂凡间的需求。”
司命星君接过文书,郑重行礼:“臣遵旨。”
夜色渐深,张兴东再次来到凌霄宝殿的露台。天边的星辰闪烁,凡间的灯火在云层下若隐若现,像是无数双感激的眼睛。他忽然想起昨夜的梦,想起张不诚憨厚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就在这时,露台外忽然飘来一缕麦香——那是张不诚当年种的麦子特有的香气。张兴东抬头望去,只见云雾中站着一道身影,正是张不诚。他还是穿着那件沾满麦糠的布衣,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兴东啊,俺听说凡间的麦子有救了,就来看看你。俺要去轮回了,下辈子还想种麦子,看着麦子长高,看着百姓们吃饱饭,就挺好。”
“大伯。”张兴东想上前,却见张不诚的身影渐渐变淡,“您放心,朕会守护好凡间的百姓,守护好您种过的每一寸土地。”
张不诚笑着挥了挥手,身影彻底消失在云雾中。麦香也随之散去,只留下夜空中的星辰,依旧明亮。
张兴东站在露台上,望着凡间的方向,心中忽然明白:所谓天机,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秘藏,而是藏在每一个凡人的善举里,藏在每一寸土地的收成里,藏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暖的心意里。
此后百年,天庭多了一条规矩:每逢凡间春耕秋收之际,司命星君都会挑选有功德的凡人魂魄,让他们暂掌天机文书,将凡间的需求传递给天庭。而张兴东也常常会在夜里梦见张不诚,梦见他站在金色的麦浪里,笑着说:“兴东啊,今年的麦子,又丰收了。”
凌霄宝殿的晨钟再次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张兴东整理好龙袍,大步走向殿中。他知道,还有很多关于凡间的事要做,还有很多百姓的需求要回应。而那些来自凡间的温暖与心意,会像天边的星辰,永远照亮他守护三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