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残阳剑法(1/2)
残阳剑法
残阳如血,泼洒在青石镇外的断魂崖上。林墨握着那柄锈迹斑斑的铁剑,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剑尖在崖边碎石上划出细碎的火星,像是在临摹师父临终前留在地上的那半道剑痕。
“墨儿,记好‘残阳三式’的要诀——第一式‘夕照’,剑走轻灵,如落日铺江;第二式‘断霞’,凝力于腕,似裂锦穿云;第三式……”师父的声音卡在喉间,鲜血从他胸口的窟窿里涌出,染红了林墨手中那本泛黄的剑谱。那天也是这样的残阳,黑风堂的人踏破百草谷的木门,刀光剑影里,师父把剑谱塞进他怀里,推他坠下后山的暗渠,自己却留在谷中,成了他梦里反复出现的血色剪影。
三年了。林墨从一个连剑都握不稳的药谷学徒,变成了青石镇里靠给人砍柴、送信糊口的孤丁。白日里,他把剑谱藏在床底的砖缝中,夜里就着油灯的微光反复揣摩,可那第三式“焚天”的图谱像是被人刻意抹去了大半,只留下几处模糊的剑势走向,任凭他怎么练,都无法将内力顺畅地灌注到剑端,反而常常震得虎口发麻。
“林小哥,来碗热汤?”镇口“迎客来”客栈的老板娘王大娘掀开布帘,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林墨收起剑,拱手道谢。他知道王大娘是可怜他,这三年来,若不是她时常接济,自己恐怕早就冻饿而死在街头了。
“最近镇上不太平,你夜里少出门。”王大娘压低声音,眼神往客栈里瞟了一眼,“今早来了伙生人,穿黑衣服,腰间都别着弯刀,看着就不是善茬。”
林墨的心猛地一沉。黑衣服、弯刀——那是黑风堂的标志。三年前,他就是凭着这些特征,在无数个夜里认出那些杀害师父的仇人。他攥紧了藏在袖中的铁剑,指腹蹭过剑身上的锈迹,像是在与三年前的恐惧对峙。
“多谢王大娘提醒。”林墨强压下心头的波澜,将姜汤一饮而尽。温热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却没能驱散他心底的寒意。他知道,黑风堂的人既然来了青石镇,就绝不会善罢甘休。当年师父拼死护住的,除了这本剑谱,还有一个秘密——关于“残阳剑法”的真正威力,以及藏在断魂崖下的那柄“残阳剑”。
夜里,林墨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从床底摸出剑谱,借着月光仔细翻看。忽然,他注意到剑谱最后一页的角落里,有一道极淡的折痕。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页展开,对着月光仔细辨认,发现折痕处藏着几行用特殊墨汁写的小字,只有在月光下才能显现:“残阳剑在断魂崖底,欲练‘焚天’,需以剑引气,以血为媒,方能破境。”
“断魂崖底……”林墨喃喃自语。他曾无数次站在断魂崖边,望着崖下翻滚的云雾,却从未想过,那里竟藏着如此重要的秘密。可“以血为媒”四个字,又让他心头一紧——师父临终前的鲜血,难道就是为了印证这一点?
第二天一早,林墨背着砍柴的斧头,装作上山砍柴的样子,悄悄绕到断魂崖的另一侧。这里没有石阶,只有陡峭的岩壁和缠绕的藤蔓。他将斧头别在腰间,双手抓着藤蔓,一点点往下攀爬。崖壁上布满了尖锐的碎石,很快就将他的手掌磨得血肉模糊,可他却丝毫不敢停下——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能为师父报仇的机会。
不知爬了多久,林墨终于看到了崖底的景象。那是一片平坦的空地,中央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着“残阳”二字,字体苍劲有力,像是用剑刻上去的。石碑旁,插着一柄通体泛红的长剑,剑鞘上雕刻着落日熔金的图案,正是剑谱中记载的残阳剑。
林墨快步走过去,握住剑柄,轻轻一拔。“铮”的一声脆响,剑身在昏暗的崖底发出淡淡的红光,像是将残阳的光芒锁在了剑中。他按照剑谱上的记载,将内力缓缓注入剑中,可就在内力即将抵达剑尖时,却像是撞上了一道无形的屏障,疼得他闷哼一声,一口鲜血吐在了剑身上。
“以血为媒……”林墨看着剑身上的血迹被剑身缓缓吸收,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拿起残阳剑,在自己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道口子,鲜血顺着剑身流下,渗入剑鞘的纹路中。就在这时,残阳剑突然发出一阵强烈的红光,剑身上的纹路像是活了过来,开始在他眼前流转。他脑海中突然闪过无数画面——那是“残阳剑法”的完整剑势,包括那缺失的第三式“焚天”。
“原来如此……”林墨恍然大悟。“残阳剑法”的真正威力,不在于招式的精妙,而在于“以血为引,以心为剑”。师父当年之所以没能将第三式传授给他,是因为他知道,只有亲身经历过生死离别,才能领悟到“焚天”中蕴含的决绝与守护之力。
就在林墨沉浸在领悟剑法的喜悦中时,崖顶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抬头一看,只见几个黑衣人手握弯刀,正顺着藤蔓往下爬,为首的正是黑风堂的堂主——赵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