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分歧(2/2)
「黄猿不止一次跟我讨论过他在这首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思考,我们也一直在为了准确传达这些思考进行反复的调整。我自问在乐坛这么多年,对于编曲和演唱如何传达歌曲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歌名叫《相思》,又是以王维的《红豆》开头,这首歌想表达的就是相思。但其实如果仔细去理解歌词就会发现,这首歌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感情方式的不屑一顾,实则是创作者在表达对现代人拥有丰富物质却难觅真情的悲哀,表达了对传统情感的认同、甚至羡慕。」
听完黛华音的话,评委之一的梁康国也是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刚才的歌声中梦回盛世大唐。而这首歌的视角正是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去回望那个浪漫却又不失忠贞美好的年代。这也正是这首歌使用流行编曲的巧妙之处。」
另一位评委裴蓉骅也是点头赞同道
「大家如果留意的话应该可以听出来,黛老师在重复副歌部分的时候,每一次用到的都是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开始的时候是思念成疾的忧愁,第二遍的时候是嘲讽和不屑。而第三遍是情感最饱满的高潮,想要表达的是怀念,也是经历过之后的反思。最后一段又回到忧愁,但这次更多的是对这个时代物欲横流的担忧。」
陈墨听完两位评委的话笑着说道
「我们刚刚没有将这些话说出来,是因为这是一首值得大家反复去听,去品的歌曲。大部分的人可能在听第一遍的时候听不出来,但是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慢慢理解创作者的想法。」
说着,他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语气认真地说道
「但是作为音乐从业者,作为向普通观众输出专业知识的乐评人,我们更应该慎重。我们是观众和音乐之间的桥梁,更应该时刻保持谦卑的心态,而不是在还没有完全理解一首作品的时候,就轻易地下结论,用片面的观点去影响听众。」
陈墨的话掷地有声,现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丁源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此时的他还想要努力维持住自己的专业人设,但又没有办法直接跟明显比自己更专业的陈墨撕破脸。
「陈老师,我理解您的意思。但我觉得作为乐评人,我们有责任提出不同的声音,促使音乐不断进步。如果只是一味地赞美,而不指出问题,那音乐又如何能突破现有的局限呢?」
陈墨见丁源依旧不愿反思自己的问题,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你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一点很好。你之前对一些作品的见解也确实让我很欣赏。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音乐应该是包容的,因为对于同样的一首歌曲,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共鸣。因此,对于影响歌曲整体表达和质量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出并且纠正,但是对于因为个人审美差异而产生的小的瑕疵,我们也应该包容和理解。」
他盯着丁源,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之前就想对你说,一味地吹毛求疵并不会让我们的音乐环境更好,求同存异才是让艺术健康成长的沃土。单一的审美标准只会让许多有潜力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因为害怕被过度批判而失去大胆创新的勇气,而这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