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927章 《猛兽的隐喻与方言的抵抗》

第927章 《猛兽的隐喻与方言的抵抗》(1/2)

目录

《猛兽的隐喻与方言的抵抗》

——论树科粤语诗《冇牙嘅老虎》中的资本批判与语言政治

文/诗学观察者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星空中,方言写作犹如倔强的脉冲星,以独特的频率向主流文学秩序发出挑战。树科的粤语诗《冇牙嘅老虎》正是这样一次充满张力的语言实践,诗人通过粤方言特有的韵律与词汇,构建了一幅后人类时代的资本社会寓言。这首诗以其地域语言的独特性与批判主题的普遍性形成奇妙的共振,在金银珠宝,同埋货币的物质表象下,揭示了人吃番人的残酷生存图景。当我们深入文本肌理,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首关于资本异化的讽喻诗,更是一场通过方言抵抗文化同质化的语言政治实践。

诗歌开篇即以经济学概念的方言转译直指核心:物质嘅替身噈喺/金银珠宝,同埋货币/即系话资本……。诗人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本土化转码,在粤语特有的句末助词(就是)与即系话(也就是说)的转换中,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哲学跃升。这种表达方式令人想起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强调的纯语言概念——方言在此不是简单的交际工具,而是携带独特世界观的认知体系。粤语中一词的使用尤为精妙,它暗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真实价值的缺席与符号的泛滥,恰如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描述的秩序,当金银珠宝成为物质替身时,人类便进入了真实的荒漠。

诗歌第二节将批判锋芒转向人性异化:奢侈,贪婪,冇底欲望/噈系睇唔见嘅无形嘅/人吃番人嘅洪水猛兽……。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粤语特有的否定表达(没有)与睇唔见(看不见),构建出资本无形的吞噬性。其中人吃番人这一表述,既是对霍布斯人对人是狼的岭南版改写,又暗合了鲁迅意象的当代回响。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这种异化力量比喻为洪水猛兽,这个源自《孟子·滕文公下》的成语在粤语语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不再是外在于人类社会的自然灾害,而是内生于现代性内部的系统性暴力。这种暴力如此隐蔽,以至于只有当人类到咗喺呢个悬崖时才惊觉文明的危机,这与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警惕、阿多诺对启蒙辩证法的批判形成了跨时空的对话。

诗歌标题冇牙嘅老虎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隐喻。在岭南文化中,冇牙老虎常指失去威势的纸老虎,但诗人赋予了这一俗语新的解读维度:资本这头猛兽看似失去獠牙(通过金融化、数字化变得抽象无形),实则更具杀伤力。这种隐喻策略令人想起布莱希特的寓言剧,通过陌生化效果揭示被自然化的社会关系。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如相当于)与外来语痕迹(如的佛教渊源),使诗歌同时具备了文化考古学的深度与现代批判的锐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