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七十年代美滋滋 > 第154章

第154章(2/2)

目录

再加上周乐跟他说了一些,就更不能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了。

赵秀梅那边收到东西也给周乐打了电话,说是衣服太花哨了,都不好意思穿出去。

周乐就跟她讲,这是特地从港城带回来的,那边都这么穿,可时髦了,到时候村里人肯定都会跟着她一起穿的。

又说了一些在港城那边的见闻,赵秀梅也跟她唠一些家常,老三两口子也在城里找到合适的房子了,三丫和那个小的都带到县城去了,要在那边上小学,老三也不在公社当拖拉机手了,两口子现在在小学门口摆摊,生意可好了。

还能顺便照顾一下牛蛋和二丫。

方桂芹不跟宋来弟一起搭伙了,自己跑火车站那边卖小吃去了。

周乐还以为是大嫂跟二嫂吵架了,可她们的分账早就说好了,因为这事不至于吧?

没想到赵秀梅却说是因为狗蛋,每回考试大丫都是名列前茅,狗蛋就不一样了,成绩忽高忽低的,这小子平时考试不好好对待,那重要的期中期末考试就把零花钱省下来,请大丫帮他补习。

他当初考县一中就是这么干的。

第一次考出高分的时候,老师都怀疑他作弊了,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也是十分无语,想劝他好好读书,别搞这些东西,没想到这兔崽子歪理一套一套的。

老师没办法,正好他妈搁门口摆摊呢,就直接找上了方桂芹,让她去劝。

可方桂芹出面也没用啊,狗蛋依旧我行我素,被老师找了几次后,方桂芹觉得自己丢不起那人,自己另外寻摸了个人流量大的地方,去了火车站摆摊了。

说不了狗蛋又害怕老师,所以她跑了。

周乐听了这个理由,也是无语了很久。

挂了电话之后,赵秀梅同志依旧是那个嘴巴很硬,身体诚实的老太太,在大家过来看电视的时候,就把新衣裳穿上了。

大家这会儿也无心看电视了,一个劲的往赵秀梅身上瞅,那衣服可真好看,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花样。

原本以为是周乐从京市买的寄回来的,没想到居然是从港城带回来的。

还有人想上手摸,那赵秀梅能干吗?

把她衣服摸坏了怎么办?

反正对着她就是一顿夸,可把她心里给美的。

家里老头子也有,周老二就出来现了一下,就脱下来收起来了,这料子实在是太好了,他怕给穿坏了。

家里其他人的也给了,摸着那些漂亮的衣服,大人不敢穿,小孩子穿上身被一群孩子围住了,不过动作却是小心翼翼的,怕把新衣服给弄脏了。

站在一群孩子中间,十分骄傲的开口道,“这是小姑从港城那边给我们带回来的,港城你们知道吗?离我们这边可远了。”

孩子们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们身上的衣服。

随后木林县这边的百货商店里出现了电视机,大家对于老周家这才从港城寄过来的电视更热切了。

县城里的那台电视机可贵了,他们根本就买不起,更别说见都没见过的电视机票。

还有啊,百货商店里的电视机是黑白的,老周家这台是彩色的,又贵又不好买,到老周家这边看电视也挺不错的。

八四年底,上面终于把港城归属问题定了下来。

许多港商在大陆开放的时候就到了这边做生意,郑回舟自然也不例外。

鹏城那边作为国家政策支持的项目,发展速度之快,其中的商机他们早就嗅到了。许多人使出了浑身解数跑到那边投资工厂,不管生产出来啥都能赚钱。

郑回舟先去了小河村,给他们捐钱修了一条路,名字就叫秀英路,取赵秀梅的秀字和许三英的英字,还说她们两个是他三师弟和小师妹的妈,这是自己应该为她们做的。

可把两个人给感动坏了。

村长觉得这个人不错,还特地在路旁立了一块牌子,写明了这路的来历。

以后大家出去,不用再走颠簸的山路了,自行车都骑得更快了。

又捐了一笔钱让他们把小学推翻重新盖,原本小河村小学就比其他小学条件好,被郑回舟用钱这么一砸,五层的教学楼直接盖了起来,好些孩子都围着学校看。

里面的桌子椅子都是全新的,孩子们都不敢在教室里玩闹了,生怕把这么新的桌椅弄坏了。

操场还新弄了一批运动器材,孩子们玩耍的方式也多了起来。

为了感谢他的善举,村长把小河小学改了名字,叫回舟小学。

原本附近的村子就会把孩子送到小河村念书,这下盖了这么高的楼,来的孩子就更多了。

他还出钱把小河村的塑料大棚种植的中药材基地扩大了,塑料大棚现在重心已经转移到中药材上了,蘑菇啥的够供给县城就行了。

倒不是他们不重视蘑菇大棚,而是陆明朗在京市那边就是弄这个的,用村长的话说,人家那是专业的,他们肯定比不过陆小子,那不如专心种植中药材。

那这中药材本来就是陆明朗给港城的郑先生种的,陆小子放假的时候也会过来看看的。明显郑先生也更看中那些药材,人家给他们捐了那么多钱,总得把那些中药材照顾好了。

在小河大队撒完钱,郑回舟又去了京市,知道陆明朗现在跟着老师后面做实验,郑回舟大手一挥,又给他们捐了一笔经费。

大师兄那边也不能少,他不知道大师兄具体在做什么,不过谁会嫌弃钱呢。郑回舟表示对他们做的什么不关心,只说为了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所以给他们捐一批经费。

他如此大手笔的为国家捐钱捐物,自然引起了上头的注意。

连领导人听说了他的举动,还亲自接见了他,郑回舟难得正经了起来,说了一番差点把自己都给感动的流泪的话,然后继续捐钱。

爱国商人的名号就扣他头上了,还顺利拿到了鹏城那边一块地皮的开发权。

别人还想效仿他,一来落了下乘,二来也找不到跟大领导接触的机会,谁让郑回舟前头的动静太大呢。

原身的老家他也没忘记,回去又是祭祖又是捐钱捐物的,还有老人记得他,两兄弟那年偷偷前往港城,后来一直没消息,村里人都以为他们死了,毕竟港城可没有那么好去的。

郑回舟还特地给原身过世的父母亲人选了个风水宝地重新安葬,至于原身的哥哥,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找是没希望了,他把自己刚到港城的那身衣裳放了进去,那本来就是哥哥穿小了给他的,也能当作是遗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