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七十年代美滋滋 > 第139章

第139章(1/2)

目录

第139章

对于秦厂长的焦急, 周乐也只能先安慰他,有些事情急不得,直到等到了大家的第一次小辩论。

学习时间是错开的, 不过每周有一次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双方都是铆足劲。

一番辩论下来,虽说工农兵大学生以零点五分的成绩惜败, 可他们的努力却是让大家有所改观。

接下来周乐的话更是让大家欢呼, 她征得外语专业几位老师的同意,让同学们一起齐心协力把难点和重点的单词记录下来, 弄成一个单词本, 再请老师帮忙查漏补缺, 能让大家更方便记忆背诵。

她这个灵感还是来自唐晓玲手抄的单词本, 她都是把自己认为难的单词记下来, 吃饭睡觉都在背诵。

周乐觉得, 那不如把单词弄成一个单词本, 放到外语角供学生们使用。

同学们自然是愿意的, 他们记录单词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词汇量。想想后面的学生使用自己弄出来的单词本, 心里的成就感就别提了。

单词本的印刷就交给了肉联厂, 可把秦厂长给激动坏了,小周读的那可是外语专业, 这单词本就弄出来了,还怕学生记不住他们木林县肉联厂的名字。

这一番动静下来, 几个厂子出不出名不知道,外语专业是出名了。

其他专业有的也是要学习外语的, 也都慕名前来观看他们的外语辩论赛。

校方想不重视这场辩论赛都不行,外语专业的几个老师都被请过来当评委了。

突然弄得这么声势浩大, 周乐还有些惊讶。

“你不会不知道,你现在在我们外语专业有多出名吧?”唐晓玲一脸夸张的看着周乐。

周乐说自己有这个想法是从唐晓玲身上得到的启发,所以编录单词本这事就让她带头做了。

朱雨晴的文章写的好,就让她把这事写到了校刊上,呼吁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关注这事,登上校刊还能有稿费拿,她的钱大多寄回来,日子过得也节省,有了这笔稿费,她也能过的轻松一点。

董筱竹负责那些赞助的文具,一部分拿出来给外语角的学生使用,另一部分用来作为奖励,交给了她,自然是要负责好的。

再趁着星期天的时候去买一些食材给她们做酱。

周乐已经跟师父说好了,去他那边做,宿舍虽然没有命令禁止使用锅,可制作酱的过程味道很大,就没选择在宿舍。

她负责买,另外三个人负责把原料洗干净切好。

唐晓玲和朱雨晴也是才知道,周乐和黄老师认识,难怪黄老师上课总喜欢点周乐起来回答难题,她们还猜测是不是黄老师故意难为她,原来是两个人早就认识了。

三个姑娘把东西弄好,周乐就开始熬酱了。

有了稿费,朱雨晴也弄了一点肉,请周乐帮她做个肉酱。

中午吃的面条,就用肉酱拌一拌,那叫一个香。

吃完把剩下的酱带回宿舍,留着夹馒头或者拌米饭吃。

外语专业的这一出,校方负责食堂的领导都直接找上了周乐,京市百货商店那边已经上架了木林县那边的东西,他们也尝过那些东西,确实不错,所以直接找上周乐,想要购买一批火腿肠。

领导那边也是仔细思考过的,华夏伊面和奶茶都有些不太合适,火腿肠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搭配蔬菜一起炒,就等于是给食堂多添两道菜。

对于这个消息,周乐自然是高兴的,立马就给秦厂长打了电话过去。

“这是不是以后我们的火腿肠能供应到京大食堂去了?”

没看到秦厂长,周乐都能想象到他激动的模样。

只能劝他先冷静下来,尽快联系好人把东西送过来。

做完这一切,周乐也没有放松下来,师父他还得领着翻译团队去穗交会,用他的话说。有机会得去看看小二,不然这心里总是有些不踏实。

周乐又做了些吃的让师父带去给二师兄,还写了几张方子请师父带过去。

听二师兄说,他在港城开的那个大茶楼还挺红火的,让他们有空去看看。

做完这些,周乐才真正放松下来,趁着放假休息的时候,去了一趟陆家,想问问三师兄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捎带的。

去了才发现三师兄居然没回来,问了才知道三师兄的老师知道他在乡下培育过蘑菇,就跟他询问了一番,对他很是满意,破例带着他进了实验室,好像是在培育什么菌菇。

“那很好了,明朗哥最喜欢研究这些东西了。”

“话是如此,就是总也不回来。”潘芸不在乎陆明朗做什么,只要他喜欢,自己都会支持的,就是见不到他,心里总觉得难受。

可她又不能跟陆明朗说,免得孩子担心。

周乐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干脆给她做了些吃的,有好吃的也能转移一下注意力。

过年那会儿他们寄过来的咸肉还有,潘芸说家里的人不怎么会做,就一直放在那里。

周乐看厨房还有笋,就想着做一道腌笃鲜。

潘芸知道她要下厨,也没那么愁眉苦脸的,反而期待起来。

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还说上次陆明朗带回来的酱腌菜也能吃了,老爷子吃饭的时候,就喜欢就着那些腌菜吃。

自从孩子被找回来后,老爷子心情好,身体也跟着好了,经常出去转转,看人家老爷子下棋或者找人聊天。

周乐耐心的听着,手里的动作也没停,东西准备好后,把咸肉新鲜排骨,鲜笋还有百叶结分次下锅,小火慢炖了一个多钟头,锅里汤白汁稠,咸香味扑鼻。

腌笃鲜做好后,周乐又炒了两个菜。

就三个人吃饭,她也没弄太多,倒是陆老爷子很是开心,家里人不多,而且工作都忙,也不像别人家那样热热闹闹的。

眼看着到饭点了,回来吃饭的时候说了两句大话,倒是把顾家和董家的两位老爷子招过来了。

一进屋就闻到了香味,坐下吃过之后就知道自己没白来。

董老爷子是知道周乐的大名的,自家孙女那是一回家就念叨她,想不记住都难。

倒是顾老爷子吃着觉得味道熟悉,好像自家大孙子拿回家的那个酱的味道有点像,都是很好吃的。

再一问周乐家不就是顾清恒下乡的地方,要说两人没点关系,老爷子还真是不信。

没关系能大过年的都给来回寄东西吗?

他不问不代表自己不知道。

这么想着,也不由打量起周乐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盘子里的菜都下去了一大半。

“你们两个下手这么快做什么?”

董老爷子不解的看着他说道,“吃饭那肯定要动筷子,倒是你,愣什么神啊。”

顾老爷子也不想了,再不吃就要吃完了。

他想着,等顾清恒下次回来的时候问问他,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周乐还得回学校,确定三师兄不回来了,她就走了。

潘芸给她拿了一些奶粉和水果罐头,让她带到学校去吃,周乐推辞不过只能收下了。

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这一届的大一新生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外语角步入正轨之后,大家都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不断的有人加入进来。

由唐晓玲领头一起编录的单词本经过几位老师审核无误之后,由木林县肉联厂出赞助费印刷出来,放在外语角供学生借阅。

在外语角,大家可以尽情的用外语交流,不会的没不用怕,多说多练习,一定会有进步的。

外语的口语,最怕就是张不开口,突破了这一关,很多人提升的都很快。

这些日子下来,经过不断的练习,大家的口语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有的时候周乐在宿舍里,几个姑娘也会用外语交流,唐晓玲是个特别认真的姑娘,她把自己的计划都做好了,知道周乐跟黄老师一样会好几门外语,打算也跟着多学习几个,周乐就是现成的陪练。

当然这个陪练也不是白当的,她的热水和饭菜都被那三个姑娘包了,朱雨晴差点就要帮着她把衣服给洗了。

董筱竹就是想躺下来都不行,大家都在学,她不能不学啊!

学习也是很累的,大白馒头一口气都能吃三个了。

唐晓玲忍不住白了她一眼,“你那是学习累的吗?明明是想多吃两口肉酱。”

“那得怪周乐呀,谁让她把酱做的那么好吃呢?”

“既然怪我,那下次就不做你的那份了。”

“不要啊!”董筱竹连忙抱住周乐的胳膊开始撒娇。

朱雨晴突然推门进来,脸上红通通的,直喘粗气,吓得她们以为出了什么事情,结果朱雨晴拿了一个信封出来,“我赚钱了!”

原来是她的稿子通过报社的审核,刊登出来了,她收到了稿费。

之前她之前在校刊上发表文章,多是有关于一些学校的见闻,等于是向京大学子宣传学校的一些文化理念。

她的文笔确实不错,她们外语专业的外语角能受到其他专业的关注,朱雨晴的文笔也是功不可没。

只是校刊给的稿酬并不多,毕竟校刊只在学校内部发行。周乐就建议朱雨晴可以写一些文章投递到报社发表。

一开始朱雨晴就只是写一些歌颂社会的文章,还有自己下乡的心得体会,被报社留用后,会把稿酬给她寄过来。

后来还是董筱竹无意中的一句话,她说她们是最和谐的宿舍了,巴不得让大家伙都知道,周乐做的饭好吃。

那个时候朱雨晴就隐约有了个想法,想把大家用文字的形式给记录下来。

她考虑了好久才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也征得了她们的同意,又听她们讲了自己的故事,然后她在雕琢一天,再写一些她们的日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