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2/2)
宋荣声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国公既然要三公子顺服总要使些手段叫他知道国公的意思,不然等三公子羽翼丰满您再出手,那怕是会重演玄武门惨剧啊!”
国公思虑再三,道:“也只有如此了。”
朝会过后承平带国公熟悉了下京都大小官员,将重要政务悉数告知:“查抄公孙氏田产分给了有功将领,另有百亩良田留了下来做咱们李氏祭田;钱财粮食分了四分,一份赠与燕兵带回燕州,一来全他们出兵军粮,二来谢他们相助之义;一份分给了文武官员,叫他们知道跟着咱们的好处;剩余两份充入国库,以待日后。还有些奇珍异宝孩儿挑了出来,打算送回平州和卫州,还要请父亲过目。”
国公点点头。承平又道:“春耕已准备妥当,前面刚修了水利,去冬又降大雪,今年该是个丰年!孩儿着各地驻兵训练之余垦地屯田,并免去京都各地丁税、每有幼儿新生则奖励些钱物;统计各村县人口,每十户赐农具一套、五十户赐耕驴、一百户赐耕牛,五百户的村落建公学、派遣教习开民智,如此鼓励村县滋生人丁、兴农学礼。”
国公眉头微皱,又点了点头。承平见国公似有些不耐烦,将一本奏折拿了出来呈给国公:“还有些微拙计不知是否妥当,承平已整理成册,父亲今日也累了,待闲暇时可过目。”
国公接过奏折翻了翻,暗叹一声,笑道:“我儿用心了!这些年我儿远离故土呕心沥血,到了如今也该稍微松快松快了!京都诸臣工都极好相处,政务也被你理得条目清晰,倒也没什么难处,为父也应付得来。我儿与你母亲分离数年,温儿现也在平阳,不如趁此机会你和赵熹回平阳小住、歇息歇息,帮忙准备李氏迁居之事,等时机成熟咱们一家都搬来京都,阖家团圆。”
国公昨夜想了许久,要什么时候怎么同承平说,承平不肯他又要如何如何怎样怎样,他本想过几日再同承平谈,可看承平兴致勃勃规划京都各处,心里终究不忍,倒不如早些说出来叫他死心。
承平一愣,垂下头去,片刻笑道:“父亲安排自有深意,孩儿相信父亲!为着平乱熹儿早产后一直没能好好调理,孩儿也忧心得很,能休养一段时间好好陪他那真是再好不过!孩儿回去就收拾行李,和熹儿、淳儿尽快启程,多谢父亲体恤!”
国公叹道:“你是个好孩子,也是个聪明孩子,为父很是为你骄傲,希望你日后也不要让为父失望。回去的事也不必急,等你们回去后为父也想办法安排招胜和赵福回府,也好叫赵熹也见见父兄。”
承平连忙叩谢:“多谢父亲恩典,孩儿替熹儿谢过父亲!”
国公语重心长:“为人父母只愿孩儿平安康乐,希望你能体谅为父一片苦心!”
承平低声答:“孩儿明白,孩儿所做都是为了李家,孩儿愿听从父亲安排。”承平忽然想到什么,擡头道,“父亲,不如趁此机会将睿儿也带回平阳!”
“什么?”
“睿儿毕竟身份特殊,在京都怕有别有用心之人故作文章,不如带回平阳远离京都好好教养,对外就称胶州陈兵城外、京都朝夕不保、忧心大殿下安危。京都诸臣中陶希仁与先皇最为亲近,他对睿儿也最为在意,可为他在平州安排职务,同时叫他负责睿儿的教养,京都诸臣应该不会有异议。陶希仁乃儒家掌舵,学识人品都是极好,大哥和二哥的孩子与温儿睿儿年纪相差无几,大家一起在陶希仁处学习,相互进益,关系也融洽。”
承平知道这一去平阳不知得多少年,京都安稳不易,群臣倒还好,利益相连关系牢靠,可李睿还小,国公素来心软又宠溺黛君,自己一走谁知又是什么情景!
国公实在是意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好又道:“你再容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