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1/2)
伤心
皇帝大婚前半月,宫中学堂停课,各家公子俱已到达京都,京内日日起舞夜夜笙歌,珍馐成山玉液流河,承平白日在衙门奉公夜里又被请去宴饮,着实辛苦,后来便能推就推;承盛虽是平州嫡长却生性老实,见过各方人物后便也窝在家中、轻易不肯赴宴,倒是承泰浪荡成性,与裘蕴明、吴传之、黄安文一拍即合,整日逐马斗狗好不快活。承盛不喜如此,说教几句,承泰面上称是,转过头来依旧我行我素。
承平劝承盛道:“四妹妹不久便要进宫,您若严管二哥看在四妹妹眼里怕觉得您严苛。左右不是什么大事,有裘蕴明在他们也不会闯下什么大祸,您劝也劝了不如就算了,回去禀告父亲知道便是。”
承盛想想也是,便不再多管,承泰就越发放肆起来,甚至同公孙宣仪和秦尉宁往来频频。承平冷眼看他,并不多言。
相比门庭若市的平园,赵府可谓清净,除裘蕴明和燕无异外再与人来。不过客人虽少却各个投缘,裘蕴明登门不多但每次都毕恭毕敬,他文采斐然对赵家不通点墨的赵夫人也从不轻看,反而风趣幽默叫赵夫人很是开怀;燕无异好武重义,与赵福一见如故,二人日日一起比武切磋,连吃饭喝水都形影不离,简直比亲兄弟还亲了!不过裘蕴明和燕无异都是同赵熹交好,他们来拜见赵夫人是朋友礼节,最叫赵熹意外的是陶希仁。
陶希仁与赵熹是朋友么?赵熹倒可以认这个朋友,不过陶希仁从来清高自傲目下无尘的样子,对待赵熹也是高高在上苛责刻薄,下人禀报说陶希仁来时赵熹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到了堂上见到真是陶希仁,赵熹不由惊道:“今天吹的什么风,陶大公子居然屈尊登门,我这小小府邸蓬荜生辉啊!”
陶希仁仍是冷肃古板的样子,神色间少了些倨傲、多了些风尘,听赵熹打趣红了脸,拱手道:“赵小君高义,我在南方听说小君战绩很是敬佩,只是身在他乡未能回京为小君庆功。赵小君,我替天下谢你!”说罢陶希仁向赵熹深深鞠了一躬。
赵熹赶忙上前将他托住:“几月不见你怎么如此客气,倒叫我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不是为了天下、是为了自己,就算要谢也不该由你来啊,你还是昂起头吧!”
陶希仁这才起身。
赵熹好奇问:“回来以后也没见你,听说你去南方筹粮,怕也不轻松吧!不过筹没筹到仗打完了也该完事了吧,怎么最近才回来?”
陶希仁长叹一声:“此次前去南方诸州处处碰壁,我才知道平州高义。我本心高气傲想回来,可又想你与李三公子沙场拼杀、我不过受些冷眼就退缩放弃,回京以后又有何颜面见你!所以仍是留在南方游说、游学,开坛讲课,只盼能将君臣之义礼教之道传扬一二,也算不枉此行。这些日子我去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事,方觉先前无礼,可也更加清楚上下有分的重要。赵小君,先前学生许多冒犯,还请小君海涵,不过小君身为人杰更应严慎己身,万不可肆意妄为!”
赵熹听他前言本还觉得敬佩,谁知到最后又是训诫自己,不由后仰身子捂住耳朵,眉头紧紧蹙起:“你既来我府上拜见我的母亲,说明你将我当朋友,我也把你当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别提这些扫兴事!”
陶希仁不以为然,还要劝诫,好在赵夫人已然来了。陶希仁向来礼数周全,在赵夫人面前更是恭谨守礼,赵夫人看他文质彬彬很是喜欢,不住赞道:“陶公子长得俊俏、行事稳重,又懂那么多书,真是了不起!福儿和熹儿有你半点文气我就谢天谢地了!陶公子年纪多少,可成亲了?我们府上有个双元……”
双元……陶希仁倏地红了脸,头垂得低低,不敢看赵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