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端(2/2)
然后苏清派遣人手去了洛阳,五皇子正在此处赈灾,他要借五皇子的手解决此事。
“又是河清海晏?”
五皇子听到下属来报,说是落款河清海晏的人,要送他些东西,却没想到是几十个血淋淋的脑袋。
“他这是什么意思?”
身为皇室中人,他自然知道河清海晏给北疆运送了粮草军备的事情,眼下的东西却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主子,还有封信!”
眼尖的护卫,从人头中拿出了那封信,五皇子面不改色地打开看了。
原来这十几个人头,都是各府带头鼓动难民暴动的背后商人,还有官府的叛徒。里头甚至还有五皇子的亲信,他带出来的人收了贿赂,任由下头人为非作歹。
所以河清海晏这份大礼,既是提醒也是威胁。提醒他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威胁他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觉清理掉他觉得不需要的人。
就算是五皇子的人也不例外,若是他不管,河清海晏自然会帮他管,到时候不管是面子还是里子五皇子都守不住了。
于是五皇子迅速发布命令,若有擡高物价或者恶意找事的难民,不必回禀,杀无赦。而且有举报上述情况的百姓,不禁可以得到官府庇佑,还有粮食奖励。
杀鸡儆猴,这一招他用定了。商人为何敢在背后使阴招,一来是法不责众,二来是官府看中名声,不敢出手。
这种做法在曹正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而且事实证明,就算曹正拨再多的粮食下去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粮食最终都经了商人的手,最终以几倍的价格卖到了百姓手上。
而这些都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罢了。
但有了上头的命令,官府下手就名正言顺了,一旦有混乱出现,带头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渐渐地这场风波就平息了下来。
苏清知道了五皇子的做法,倒是对这人有了几分兴趣,他印象中五皇子一直默默无名。这次会让五皇子出来赈灾,其中必有老师的手笔。
有这样果断的做派,不知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真有些手段在。
因为世家商贾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做极有可能引来各方的报复。但成功了,这面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庆山县在官府和苏清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挑事的商人被没收了全部家产,惹事的难民被驱逐了。
镇上的街道也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宋月娇前几日已经让烤鸭店开始派粥了,苏清派了人守着,不让人闹事。得了好处的百姓都夸宋家,于是其他的商户也纷纷开始效仿。
此时宋家接到了金陵来的信,让刘文氏回去看看。因为刘老爷子病倒了,一病不起。
刘文氏接到信后,久久没有说话,这个和她过了一辈子的男人,竟然已经不能让她心疼了。
她还记得从前,就算是刘老爷子有些小病小痛,她都会担忧至极,守在他身边,照顾他,直到康复才能心安。
但是从何时开始,这个人已经不能牵动她的情绪,是从他不顾她反对纳妾开始,还是她生了孩子他却没有来看一眼开始,亦或是从他不信任自己开始。
相互之间,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离,相看两相厌。
“夫人,您不想回去就不回去了,生病了找大夫,您又不会治病。”
愤愤不平说话的是翠霞姑姑,她无条件站在刘文氏这边,不愿她再回去那个牢笼受委屈。
“夫妻一场,也不好让小辈难堪,等过了年,便回趟金陵吧。”
“今年答应了娇娇,我定是不能爽约的,等到除夕夜还要同娇娇一起看烟火呢。”
刘文氏出神地望着窗外说道,她内心再不愿也是要回去看一眼的,就像她自个说的,终归是夫妻一场。
“都听夫人的,夫人且放宽心,等到过了年,说不准老爷就康复了。”
翠霞姑姑说着自个都不信的言不由衷的话,她巴不得老爷一病不起,这个没心肝的负心人。
然而刘老爷子注定是不会这么快好起来,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之前都捧着老爷子的子孙,现在都避之不及。
他现在的日子,一日三餐都吃不饱,就是药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
因为下人都爱揣测主子的想法,刘老爷子现在不能动弹,他的儿女们又不想管他,自然下人也不会多上心。
等到此刻,他才在床上追悔莫及,子不教父之过,从前他总说刘文氏教导子女太过严厉。
总爱和她反着来,仗着自己一家之主的人权威护着子女,最后却发现把子女都宠坏了。
刘老爷子留下悔恨的泪水,但已经于事无补。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做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长短经》